蒿莱日日没幽居,时得新诗亦自娱。
为有远怀希稷高,或时飞梦见唐虞。
久谙末俗难谋道,益厌庸儿妄问儒。
绝笔断弦无意寄,笑将远目睨清虚。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奉寄黄任道》是一首宋代王令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蒿莱日日没幽居,
时得新诗亦自娱。
为有远怀希稷高,
或时飞梦见唐虞。
久谙末俗难谋道,
益厌庸儿妄问儒。
绝笔断弦无意寄,
笑将远目睨清虚。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王令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居住在幽静的地方,每天度过平淡的生活。他时常创作新诗来自我娱乐。他的心怀远大,渴望追求高尚的道德和价值观,有时候甚至在梦中见到了唐朝和虞舜的景象。
然而,作者深知末世的浮躁和俗气,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追求道德和真理。他渐渐对那些庸俗之人妄自尊大地谈论儒家学问感到厌烦。面对这样的局面,他决定断绝与世俗的联系,不再写作和演奏音乐,也不再有意寄托于外界。他轻笑着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清虚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的幽居和自娱展现了作者追求内心宁静和个人兴趣的态度。他怀念过去的伟大时代,用希稷高(指伟大的帝王)来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然而,现实的庸俗和儒家学问的低落使他感到困惑和失望。
在诗的最后,作者决定放弃与世俗的纷扰,不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选择以笑容和远目的姿态来面对清虚的境界,这是一种超脱和宽慰的表现。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高尚理想与世俗的冲突和反思,展现了他追求清静和超越尘世的意愿。
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石断云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
天意诚难测,人言果有不。便令江海竭,未厌虎狼求。独下伤时泪,谁陈活国谋。君王自神武,况乃富貔貅。
六月烈日日正中,时有叛将号群兇。平人血染大溪浪,比屋焰照鹅湖峰。白刃纷纷避行路,六合茫茫何处去。妻见夫亡不敢啼,母弃儿奔那忍顾。药市申公鬓有霜,卧病经时不下床。平生未省见兵革,出门正尔逢豺狼。豺狼满市如流水,追索金缯心未已。可怜累世积阴功,今日将为兵死鬼。
新秋气肃。此日仙翁曾诞育。禀赋应遍。绿□朱颜似少年。阶庭兰玉。行见儿孙俱曳绿。更祝遐龄。愿比庄椿过八千。
雪月共高寒,求多意未阑。林逋五品服,宋璟九还丹。老友松筠健,贤宗鼎鼐酸。任渠蜂蝶闹,难作武陵看。
学古光阴惜寸分,济时心胆慕华勋。少年有意不称意,暮景欲云何所云。行矣未能真不惑,归与长恐遂无闻。朝来不敢看清镜,怕有轻霜下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