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深寂无声,旁岸时虢虢。
推篷细听之,乃是石间滴。
固知水之鸣,多出石之激。
如何厌喧人,罪水不罪石。
吾在水石间,雅性虽嗜默。
鸣非吾敢嫌,激非吾敢责。
奉解水石纷,两各适其适。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奉解水石纷》是宋代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水深邃无声,河岸边时而有涟漪波动。我轻推船篷,细细倾听,只听到滴水声从石缝中滴落。我深知水声多是被石头所激发出来的。为何要怨恨喧嚣的人,却不责怪那水声的石头呢?我在水和石的相间之间,虽然性情喜欢沉默,但并不因为水声嫌弃它,也不因为石头的激动而责怪它。我虔诚地倾听水声,默默地感受石头的激荡。我奉行着水和石各自的本性,它们各自适应自己的境遇。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江水和石头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声音的感悟和对事物本性的理解。诗中的江水深邃寂静,暗示了大自然的宁静和深远。而石头的滴水声则点出了水和石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水声是石头的激发之下产生的。作者以此启发人们要善于倾听,去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细微之处,而不被人们的喧嚣所干扰。作者坚持认为水和石各自有其独特的本性,而他自己也愿意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雅性和内心的平静。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声音的敏感和对宁静的追求。同时,通过对水声和石头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类相处之道的一种思考。整首诗词充满了宁静、静谧的氛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静,引发对自然界和自身的深思。
不是新人不肯来,天教老子小徘徊。坐看桃李缤纷落,等得酴醾烂熳开。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世故
玉树凉风举,金塘细草萎。叶落商飙观,鸿归明月池。迎寒桂酒熟,含露菊花垂。一奉章台宴,千秋长愿斯。
相见惜馀辉,齐行登古寺。风烟结远恨,山水含芳意。车马莫前归,留看巢鹤至。
剥开莲子见芳鲜,花叶同心缩翠拳。欲记池莲多少朵,一枝荷叶一枝莲。
金水河边柳色新,玉山馆外少沙尘。琵琶未必能愁客,鹦鹉如何错唤人?翠袖锦襜驮白马,落花飞絮斗朱轮。人间天上无多路,只隔红门别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