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
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
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余悲。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
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
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筋还垂。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风流子(大石秋怨·秋景)》是宋代诗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
枫林的叶子在秋天凋谢,关河的水流远离,楚地的游子即将悲惨地归来。
这里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枫林的叶子凋零,关河的水流离去,预示着孤寂和离别的氛围。楚地的游子即将返回,暗示着归乡的艰难和悲伤。
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眺望远处的一江暮雾,雁鸣悲伤,半圆的凉月,人的身影参差不齐。
这里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江上弥漫着暮雾,映衬着哀怨的雁声。凉月半圆,而人的身影在夜幕中交错。这些描写增添了诗词中的忧伤和孤独情感。
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
醒来后,酒醉时的泪花已经褪去,风帘卷起了金色的尘土。
诗中的人物在酒醉后醒来,发现自己的泪痕已经干涸,而风帘吹起了金色的尘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余悲。
砧杵敲击出高昂的韵律,唤醒了残留的梦境,华丽的衣裳的香气渐渐消退,引起了余下的悲伤。
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的起伏。砧杵敲击的声音带来了残留梦境的回忆,华丽的衣裳的香气的减退则引发了更多悲伤的情绪。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
在亭子和小山之间,难以拼凑的地方,偏偏是遮住脸,牵扯衣角的地方。
这里描绘了一个难以拼凑和困难的地方,人们在这里遮住脸,牵扯衣角,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
更何况怨恨和忧伤一直存在,重逢的希望无期。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怨恨和忧伤长久存在,再次相见的希望渺茫。
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筋还垂。
想要寄托怨恨之情于书中,银钩却是空虚的,断肠之声中,美玉的琴弦依然悬垂。
这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恨和伤感。诗人希望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怨恨,但银钩却是空虚的,无法真正传达内心的情感。在悲伤的声音中,美玉的琴弦依然悬垂,暗示着诗人内心的伤痛无法释放。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有多少隐秘的忧愁和深意,只有天知道。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忧愁,而只有上苍可以真正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风流子(大石秋怨·秋景)》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怨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离别和孤寂的痛苦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思考。整首诗词以凄凉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怀和内心世界。
霜乾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吏隐千年远,南峰事竟同。鉴容依石水,熏佩度花风。林霭床头湿,崖泉厨下通。纷纷尘世念,不入此山中。
览镜忽有感,谁能写我真。崚嶒忍饥面,蹭蹬苦吟身。风叶飘零夜,雨花狼籍春。相过慰牢落,吾族有诗人。
晓对山翁坐破窗,地炉拨火两相忘。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外面干戈何日定,前头尺寸逐时量。而今难说山居稳,飞马穷搜过虎狼。
城月。冷罗袜。郎睡不知鸾帐揭。香凄翠被灯明灭。花困钗横时节。河桥杨柳催行色。愁黛有人描得。
北风吹倒落星寺,吾与伯伦俱醉眠。螟蛉蜾蠃但痴坐,夜寒南北斗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