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之杉,逍遥之柟。
易直且修,弗斫而堪。
新堂有严,四星在南。
朝堥之仪,万民所祗。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诗》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峰之杉,逍遥之柟。
易直且修,弗斫而堪。
新堂有严,四星在南。
朝堥之仪,万民所祗。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筠州圣祖殿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松柏高耸的景象,形容其笔直挺拔、修长而不经削减。圣祖殿是新建的,庄严肃穆,南方的四颗星辰璀璨照耀。朝堥(指朝廷)的仪式庄重而庄严,受到万民的崇拜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筠州圣祖殿的壮丽景象和庄重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这座殿堂的敬仰之情。九峰的松柏和逍遥的柟树象征着高洁和自由,表达了圣祖殿的崇高和庄重。诗中使用了易直且修的描写,强调了这些松柏的自然之美,以及它们在无需人工修整的情况下依然挺拔俊美。新堂庄严肃穆,四颗星在南照耀,表现了圣祖殿的威严和尊贵。最后一句表达了人们对朝廷的仪式的崇敬和敬仰,显示出万民对圣祖殿的景仰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筠州圣祖殿的描绘,展示了它的庄严和威严,以及人们对其的崇拜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圣祖殿形成对照,突出了它的尊贵和庄重。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圣祖殿的景仰之情,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朝廷和尊贵的向往和赞美。
远游游则远,安心心已安。茅茨更何事,一坐五年宽。客来问法要,示以无所还。勿云空生默,听者不胜言。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江云倏忽暝还收,五月犹寒著弊裘。芳草斜阳看易晚,绿荷疏雨听如秋。池塘空阔蜻蜓喜,帘幕萧条燕子愁。不是无言成独坐,暂将心事静中求。
两角勍触蛮,八荒等兄弟。人生天地间,贵在情义耳。嘉禾二三友,一见倾底裹。春风散天和。非彼亦非此。清淑温以直,常甫正而美。东涉金沙雪,西挹钱塘水。舟泛月双湖,辔联松九里。冬春朔四换,追随实终始。宣桥岁云暮,乃复得伯起。颀然出玉山,臭味林吴似。修门亦旬月,朝夕
朅来此事尽废,少日论功未深。欲觅仙人一指,要看月肋天心。
娟娟月入眉,整整云归鬓。镜里弄妆迟,帘外花移影。斜窥秋水长,软语春莺近。无计奈情何,只有相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