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下沅江,溯流上沣浦。
水深兰芷寒,漂摇惮风雨。
采采不盈掬,何由寄远渚。
洞庭浮天白,遐瞩莽吴楚。
有怀独晤叹,橹声与人语。
暮夜即维舟,苍茫定何许?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沣阳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范成大。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顺流下沅江,溯流上沣浦。
沅江是湖南省的一条河流,而沣浦则是指陕西省的沣河。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沿着沅江顺流而下,又沿着沣浦逆流而上的旅程,展现了他的行走之志和对远方的向往。
水深兰芷寒,漂摇惮风雨。
诗人描绘了沅江和沣浦的水势湍急,水深而寒冷,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困难。他在风雨中漂摇不定,但依然坚持前行。
采采不盈掬,何由寄远渚。
诗中的“采采”形容水草茂盛,但无法采集满满一掬,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他希望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于远方的渚(指江边的小岛),但却不知如何才能实现。
洞庭浮天白,遐瞩莽吴楚。
诗人提到洞庭湖,形容湖水广阔无边,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展现了壮丽的景色。他远眺吴楚大地,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有怀独晤叹,橹声与人语。
诗人内心充满了思念和感慨,他独自一人在船上,听着橹声和人们的交谈声,思考着自己的心情和旅途的意义。
暮夜即维舟,苍茫定何许?
诗人在夜晚驾舟行进,面对苍茫的夜色,思考着自己的目的地和旅途的终点在何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展现了诗人豪迈的行走之志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和远方的思考和共鸣。
秋霁_娥二八,寒光逼散浮云。小山丛桂吐清芬。犹带蟾宫风韵。因念两登仙籍,恩沾雨露方新。汝今妙岁已能文。早折高枝荣奋。
孟嘉嗜酒桓温笑,徐邈狂言孟德疑。公独未知其趣尔,臣今时复一中之。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二子有灵应抚掌,吾孙还有独醒时。
妇道始衷终,宁过三者从。髧髦维我特,蓬首为谁容。但识同心处,宁拘异域封。坛前两溪水,昼夜自溶溶。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钱郎满腹貯精神,坐上诗成压倒人。相识祇從抛竹马,留欢长是脍金鳞。西园宴喜期清夜,曲水追随约暮春。不到门牆欲旬浃,已应悬榻满埃尘。
人人懽聚庆新阳,我独飞心恋北堂。薄宦飘流成底事,数年牢落在他乡。徙将远意凭归雁,不及诸兄振寿觞。何幸前春改官去,彩衣相逐戏亲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