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破秋夕,梧叶窗前惊。
不愁黄落近,满意作秋声。
客子无定力,梦中波撼城。
觉来俱不见,微月照残更。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风雨》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风雨破秋夕,
梧叶窗前惊。
不愁黄落近,
满意作秋声。
客子无定力,
梦中波撼城。
觉来俱不见,
微月照残更。
中文译文:
风雨打破了秋夕的宁静,
梧桐树叶在窗前惊动。
我并不担心黄叶的临近,
满足地将其作为秋天的声音。
作为旅客的我没有稳定的心力,
梦中的波浪撼动着城池。
醒来时一切都不再见,
微弱的月光照亮着残留的黑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风雨》描绘了一个秋夜中的景象,通过对风雨、黄叶、梧桐树、梦境和微月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诗人借助风雨的形容词,破坏了秋夕的宁静,突显了外部环境的动荡。梧桐树叶在风雨中惊动,象征着风雨的猛烈和突然性,给人以不安和惊讶之感。
其次,诗人表达了对黄叶接近的无所畏惧,将其视为秋天的声音,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接受和欣赏。黄叶是秋天的标志,诗人用“不愁”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平静态度。
接着,诗人以“客子”自称,暗示了自己是一个旅行者或流浪者,没有稳定的心力。他在梦中感受到波浪撼动城池的景象,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内心起伏和动荡不安。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无常和游离状态。
最后,诗人在醒来后发现一切都不见了,只有微弱的月光照亮着残留的黑夜。这句描写展示了一种失落和孤独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的迷茫和不确定。
整首诗以描写秋夜中风雨和内心体验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于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思考。诗人展示了对秋天的欣赏和接受,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迷茫。整首诗情感丰富,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惟欠稼轩来。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馀事了凫鹜,闲命尊罍。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
将来一志环墙坐。没水漉,并泥拖。旦望何须人拜贺。有心做小,无心做大。马自佐。锁灭从前过。净清力壮无灾祸。见祥云,朵头*。玉户金门封爝火。青莲池上客,来开锁。马感荷。得得真功果。
门讯南湖作麽生,日撞金玉奏英茎。无人打杀净饭子,放出渠头七步行。
七星明历历,万古仰煌煌。谁识斗宫内,中居孝悌王。
白月照世界,山河受清光。岂独耳目清,莹洗肝膈凉。中夜扫宽虚,仰得天一方。湛碧磨青铜,精金点星茫。我心方无思,偃息在高堂。慎勿忧世故,彼昏谓汝狂。
昔日嘉山第一程。今朝臣海载清清。重泛瑶池真得得,盈盈。昂头堪认自家声。玉浪银波别景致,琼涛朱溜作高名。涌出白莲花一朵,呈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