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佛性泰和尚赞》

惯说五家宗派禅,不将玄妙与人传。
晚年一处真奇物,食罢长伸两脚眠。

作者介绍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作品评述

《佛性泰和尚赞》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习惯讲授五家宗派的禅法,
从不将玄妙之道传授给他人。
晚年间遇到一件真奇物,
饭食一罢,便伸展双脚入睡。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佛性泰和尚的生活状态和境界。他通晓五家宗派的禅法,但却不轻易传授其中的玄妙之道给他人。这表明他对禅宗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对其真正内涵的敬畏和保护。而在晚年,他遇到了一件奇妙的事物,每当饭食结束后,他就舒展双脚入睡。这暗示了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摆脱了尘世的束缚,拥有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佛性泰和尚的修行状态和境界。诗中的五家宗派禅法代表了佛教内不同的流派和禅宗的多样性,佛性泰和尚能够融会贯通,一一了解其中的奥妙,显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修行的执着。

而对于不轻易将玄妙之道传授给他人的态度,则体现了佛性泰和尚对禅宗教义的敬畏和尊重。他将禅宗的真谛视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只在适当的时机和适合的人面前展示,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智慧。

最后,诗中描述的佛性泰和尚晚年时的休憩状态,以脚伸入睡来表现他的宁静与安宁。这种状态显示了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能够在内心中找到真正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佛性泰和尚的修行心境和境界,展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奉简钦止兼忆斯远》

    阿连闻说有归期,准拟俱来赋此诗。已是欲行还小住,纵令频合故伤离。

  • 《封泰山乐章·寿和》

    皇祖严配,配享皇天。皇皇降嘏,天子万年。

  • 《书怀寄友人》

    精心奉北宗,微宦在南宫。举世劳为适,开门事不穷。年来复几日,蝉去又鸣鸿。衰疾谁人问,闲情与酒通。四邻寒稍静,九陌夜方空。知老何山是,思归愚谷中。

  • 《甲戌乡中民情长句寄彦文布政》

    景泰五年甲戌岁,正当南亩耕耘际。忽然骤水涨江湖,汹涌浩漫良可畏。更堪滂沛雨兼旬,大岸小塍俱决溃。田家男妇奔救忙,力竭气穷无术备。沉灶产蛙虽古闻,今实见之非漫记。东邻西舍咫尺间,无舟不得相亲慰。况逢缺食方阻饥,女哭儿啼割心肺。哀哉此情当告谁,上有青天下无地。

  • 《次山房韵》

    易寂无为有感几,几存万物未生时。阴阳理向极中看,天地心从复处知。潮上海门探月窟,日回地户濯咸池。何时骑鹤研朱露,共勘经图叩古羲。

  • 《春日湖上(四首)》

    浴鹄湾头荡桨过,雨声昨夜涨湖波。落梅天气寒偏峭,未许春衣试薄罗。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