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自蓬莱顶上来,彩云深处见崔嵬。
凭高莫作凌云想,闻说天门有诏华。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赋陈太史所築凌云亭四首》是宋代刘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凌云亭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对仙境之美的向往和对天门的传说的渴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身自蓬莱顶上来,
彩云深处见崔嵬。
凭高莫作凌云想,
闻说天门有诏华。
诗意: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从蓬莱仙山的巅峰降临,眼前是绚丽多彩的云彩中矗立着崔嵬的景象。他告诫读者不要妄想能够登高凌云,而是听闻天门传来的华丽仙诏。
赏析:
这首诗以灵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仙境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仙境之美的向往和对神秘传说的渴望。蓬莱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境之地,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永恒存在的向往。彩云深处的崔嵬则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山峰,更增添了仙境的神秘感。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仙境之美的憧憬。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告诫读者,不要贪图凌云之高,而是应该坚守本分,顺应自然。他听闻天门传来的消息,说那里有仙诏,暗示人们应该以顺应天命、遵循道义为重,而不是追求虚无的仙境。这种崇尚自然、回归本真的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通过描绘仙境之美和传说,传递了对于追求真善美和顺应天命的思考。它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道德与人性关系的独特见解。
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郎。莫学二郎吟太苦,才年四十鬓如霜。
江上春云生暮寒,故城回首离长安。残桃剩柳应地分,留与诸君取次看。
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襟带可怜吞楚塞,风烟只好狎江鸥。月明更想曾行处,吹笛桥边木叶秋。
白发青瞳寿者身,每逢佳节话咸淳。百年未尽四千日,来岁还周九十春。迁客无家空望拜,孤臣有表竟谁陈。今朝风雨茅茨底,应对儿孙说远人。
数曲梯阶稍欠宽,略移武步到仙寰。诗怀纳尽双溪景,眼力推开千里山。方槛小欹烟雨外,飞蓬斜插斗牛间。冯虚似驾临臯鹤,栖鹘危巢不足攀。
乃知贫贱别更苦,况我飘转无定所。心怀百忧复千虑,世人那得知其故。娇儿不离膝,哀哉两决绝。也复可怜人,里巷尽呜咽。断肠分手各风烟,中间消息两茫然。自断此生休问天,看射猛虎终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