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书楼梦已登,幽人应在最高层。
网罗歆向群言目,搜搅谈迁万古膺。
河汉西流清露重,玉霄东望紫烟凝。
夜深谁见凭栏处,天作长编月作灯。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赋李季章大著书楼》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不识书楼梦已登,
我不识字,却已在梦中登上了书楼。
幽人应在最高层。
在书楼的最高层,必定有一位幽深的人物。
网罗歆向群言目,
他的目光凝视着众多言辞的网罗。
搜搅谈迁万古膺。
他搜寻、搅动着千古流传的谈论和迁徙。
河汉西流清露重,
西方的河汉之间,清露滋润且重沉。
玉霄东望紫烟凝。
东方的玉霄仰望着凝结的紫烟。
夜深谁见凭栏处,
深夜里,有谁能看见站在栏杆边的我?
天作长编月作灯。
天空中有长长的编织,月亮则成为了灯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不识字的人在梦中登上书楼,表达了对书籍和知识的向往和渴望。诗中提到的幽人和最高层象征了深奥和高深的文化和智慧。诗人以自己不识字的身份,通过梦境中的形象,探索了知识和智慧的无限可能性。
诗人用“网罗歆向群言目”来形容幽人的目光,暗示他对言辞和谈论的敏锐洞察力。他搜寻和搅动着千古流传的谈论和迁徙,显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的精神。
诗中的河汉和玉霄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对自然的描摹,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知识的向往。夜深时,诗人站在栏杆旁,渴望有人能够看见他,这表达了他对知识的分享和交流的渴望,而天空中的编织和月亮的灯光则象征着知识的辉煌和闪耀。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中的书楼、幽人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知识分享和交流的重视。这首诗通过抽象的意象和隐喻,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知识和智慧的崇尚和向往,传达了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精神。
一声黄鹄夜深归,栖雀惊鸣触殿扉。北斗半垂楼阁外,风旛浑欲上云飞。
乡里千山月,尘埃两鬓星。秋声虽是爽,客耳不堪听。多泪风前烛,孤明竹外萤。吟蛩更亡赖,终夜几曾停。
平生不省问田园,白首忘怀道更尊。已上印书通北阙,稍留冠盖饯东门。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今日荣归人所羡,两儿腰绶拥高轩。
重来鸥阁晓,帆影涨新晴。倚槛云来去,闭帘花送迎。江湖春汗漫,岁月老峥嵘。手把忘忧草,夔夔绕太清。
曾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归。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
节应清和候,郊宫事洁羞。至诚闻上帝,明德祀圆丘。雅用陶匏器,馨非黍稷流。就阳陈盛礼,匡国祷鸿休。渐晓兰迎露,微凉麦弄秋。寿山横紫阁,瑞霭抱皇州。外肃通班序,中严锡庆优。奏歌三酒备,表敬百神柔。池碧将还凤,原清再问牛。万方瞻辅翼,共贺赞皇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