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桥下手封书,寄向江南问越姑。
不道诸郎少欢笑,经年相别忆侬无。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附书与钟郎中因寄京妓越宾
暮春桥下手封书,
寄向江南问越姑。
不道诸郎少欢笑,
经年相别忆侬无。
中文译文:
暮春时节,在桥下手写了一封书,
寄给江南的妓女越宾问候。
不知道你们这些郎中们少了欢笑,
经过这些年的相别,我还记得你的模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徐铉写的,表达了一份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附书”指的是附在信件上的一封短文,而“钟郎中”则是指钟陵郡(今湖南省望城县)郎中职位上的人物。诗人暗示自己向京城的妓女越宾寄去了这封书信,向她致以问候和关怀。
诗的开篇写到了“桥下手封书”,通过暮春的景色和诗人将信件亲手封装的动作,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离别的心情。然后,诗人表达了寄书给越宾的目的,一方面是向她问候,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用“不道”开头,表达了对越宾和其他郎中们的不解和惋惜。他们在相别后,少了以往的欢笑和交往,这让诗人感到遗憾和惋惜。此处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过去和越宾之间的美好回忆表示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婉约而富有离别的意味。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徐铉表达了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这首诗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柔情之态。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