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讵闻变化,苍颜能复婴孩。
想见轻葱秀色,正如兰玉陪阶。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赋向伯共五老小山六言五绝》是宋代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清新雅致的笔触描绘了山石的变化和自然之美,同时通过对比婴孩和山石的形象,表达了岁月更替中的永恒之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山石何曾变化,
苍颜能复婴孩。
想见轻葱秀色,
正如兰玉陪阶。
诗意:
这首诗以山石为主题,表达了山石自然景观的永恒之美。作者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山石在岁月流转中并未发生变化,保持着它们最初的面貌。同时,作者将苍颜与婴孩相提并论,传达出岁月对人类容颜的侵蚀,与山石的恒久不变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轻葱秀色的向往,作者赋予山石一种清新婉约的美感,将其比作兰花和玉石,与高贵雅致的环境相得益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六言五绝形式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的山石被赋予了永恒的特质,形成了与人类的对比,凸显了岁月变迁对人和自然的不同影响。通过比喻手法,作者将山石的美与兰花、玉石相媲美,使诗中的自然景观更加婉约秀美。整首诗以简短的文字勾勒出山石的神秘和魅力,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岁月变迁中的永恒美和生命的脆弱。它呈现了山石的稳定与婴孩的脆弱、岁月的无情与自然之美的恒久魅力之间的对比。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时间与永恒之间的关系。
好在东都孺子孙,壮年曾谒舍人门。只今此道同终少,君独深藏耻自论。
七十古来稀,未为稀有。须是荣华更长久。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精神浑是个,西王母。遥想画堂,两行红袖。妙舞清拥前后。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一个一百岁,一杯酒。
虚亭突兀枕崇冈,玉宇无风秋自凉。地阔群山争逶迤,天低远树立微茫。阴晴易辨云霞色,晓夕常吞日月光。我亦清心官事省,葛巾藜杖得徜徉。
我自三山失马余,君方千里问津初。衣冠万室催科易,礼乐元戎节目疎。谨勿向人徵外事,只须着意访奇书。一年正好榕阴密,丹荔黄蕉奉版舆。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独有孤臣流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县债三年了,乡心万里飞。一身如许瘦,百姓不妨肥。买宅凭谁办,抱琴何处归。诸公竞推毂,稳去着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