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雀知既夕,相逢如择栖。
嗟余独何者,失侣自东西。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感归鸟》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鸟雀知既夕,相逢如择栖。
嗟余独何者,失侣自东西。
诗意:
这首诗以鸟雀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伴侣的感伤之情。诗人观察到鸟类在傍晚归巢时的行为,它们在相遇时会彼此选择栖息的地方。而诗人自己却孤独地无法确定自己属于哪一方,失去了伴侣后只能自由地往东或往西飞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人通过观察鸟雀的行为,将自己置于其中,借此抒发自己的心情。鸟雀的选择栖息地的行为成为诗人心灵归属感的象征,而诗人则因为失去了伴侣而感到迷失和无所依归。诗人的心境在诗中得到了精妙的描绘,给人以深思和遗憾之感。
整首诗以极简的语言塑造了一种寂寞和迷茫的景象,通过对鸟类行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依无靠的感觉。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宋代诗歌中较为常见,充满了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哲理,给读者带来了深思和共鸣。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笔皆成典诰词。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贤臣虽蕴经邦术,明主终无谏猎时。莫道百僚忧礼绝,兼闻七郡怕天移。直缘材力头头赡,专被文星步步随。不信重言通造化,须臾便可变荣衰。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知
好山倒合诗人管,新出东岩付此公。略向画图曾半面,石床定许听松风。
客路元来促,春情本自长。送愁谁纳款,遣癖又无方。失性陪飘雪,凋颜自染霜。吟君春雨句,萦拂为牵肠。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自处若素士,不知为贵游。多闻每是正,寡欲更清修。方借望郎重,已深宗国忧。嗟哉事竟尔,乔木委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