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蜀还吴会,先凭剑换牛。
扫除狂习气,谢绝醉朋俦。
去死时犹远,余生已觉浮。
即今真惫矣,闭户尚何求?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感旧
自蜀还吴会,先凭剑换牛。
扫除狂习气,谢绝醉朋俦。
去死时犹远,余生已觉浮。
即今真惫矣,闭户尚何求?
中文译文:
忆往昔
我从蜀地回到吴地,
为了生计,我不得不卖剑换取一头牛。
我努力改掉了狂嗜酒的习气,
拒绝了那些沉溺于酒色的朋友。
离死的日子还很遥远,
而我余下的人生却已感到浮躁不安。
现在我已真的力不从心,
闭塞自家门户,还能追求些什么呢?
诗意:
《感旧》是陆游于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迷茫。诗人从蜀地回到吴地,为了生活不得不卖剑换取牛,意味着结束了武士的生涯,转而以务农为生。他摒弃了过去纵酒狂欢的习气,谢绝了那些喜欢纵情于酒色的朋友,但他对余下的人生感到不安和迷茫。他觉得离死的日子还很遥远,但现在的生活已不再有所追求和动力,闭塞自家门户,不再有外求之心。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逝去的青春和梦想的留恋。通过对蜀地和吴地的切换,诗人展示了他在不同地方所经历的不同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过去纵情于酒色的行为的反思和悔意。诗词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疲惫和对功利的厌倦,他认为离死的日子还很遥远,但余下的人生已失去了欢愉和动力,闭塞自家门户,沉浸在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中。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迷茫不安,展示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功名利禄的疲惫和追求内心寄托的愿望。
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断江南路。乱云重叠几多山。不似倦飞鸥鹭、便知还。角声更听谯门弄。夜夜思归梦。鄱江楼下水含漪。孤负钓滩烟艇、绿蓑衣。
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痛把群生割剖,刀头转、鲜血飞红。〔□□□〕,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喉咙。才咽罢,龙肝凤髓,毕竟无踪。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激恼阎翁。轮回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折草为筹箸,铺花作锦裀.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
莫教独欠赤松游。
新凉泻轩槛,草木带秋声。阔水倒岚影,洗磨刀戟明。百虫暮吟动,一鸟归思轻。晚律骇徂景,羁怀念劳生。去国亦已久,己年今复庚。官仓容雀耗,世路忌蜗争。顾我实荒浪,误抛樵与耕。竹木微迳在,奚独古人行。
我昔官房子,长怀忠穆贤。里无行马第,山有卧牛阡。当代三公後,惟君五福全。桐棺远归祔,追旧几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