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甘露寺》

云树千寻隔翠微,给园金地敞仁祠。
讲花飘雨诸天近,春漏欹莲白日迟。
引钵当空时取露,残灰经劫自成池,危栏徙倚吟忘下,九子铃寒塔影移。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甘露寺》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树千寻隔翠微,
给园金地敞仁祠。
讲花飘雨诸天近,
春漏欹莲白日迟。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名为甘露寺的景色。欧阳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寺庙周围的美景。云雾缭绕的山林中,参天的树木与翠绿的微光相隔千寻,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寺庙内的金地上建有一座宽敞的仁祠,供奉着慈悲的神灵。

讲花飘雨,意味着春天的花朵在雨中飘摇,使得天地间的距离变得更加近。春漏欹莲,指的是春天的时钟倾斜,使得白日的到来变得稍晚。这些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引钵当空时取露,
残灰经劫自成池,
危栏徙倚吟忘下,
九子铃寒塔影移。

这几句描述了寺庙内的一些景物和场景。引钵当空时取露,意味着僧人在空中挥动钵,取得露水。残灰经劫自成池,指的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残留下来的灰烬自然形成了一个池塘。危栏徙倚吟忘下,描述了一个人倚在栏杆上吟诗,完全忘却了身下的景色。九子铃寒塔影移,指的是九个铃铛在风中发出寒冷的声音,寺庙的塔影也随风摇曳。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甘露寺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欧阳修以独特的视角和诗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寺庙的世界,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好和宁静。

  • 《读本朝史有感十首》

    京携刽子丹谁颈,怒发私书族几家。天上那无黄背子,人间岂有白桃花。

  • 《赠崔伯易》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我是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 《浣溪沙》

    望里春风接翠微,无情风自送潮归。钱塘江上怅斜晖。我似江潮来又去,君如鸥鹭逐波还。人生知己总相怀。

  • 《画墨竹赞》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 《渔家傲》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