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
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
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请辨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感秋五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
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
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请辨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夏季的厌恶和对秋季的向往之情。作者畏惧长夏的炎热,渴望清凉的秋天。然而,当秋天真正到来时,他却感到忧愁,不知如何面对。他认为秋天是读书和搜寻诗句的好时光,长夜适合痛饮,广阔的野外适合远游。他描述了江南的山川美景,一夜间就能进入他的眼中。最后,他请读者辨别双行缠绕的意思,暗示无论何处都有困扰和难题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夏秋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夏天的厌恶。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特点和景色,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宜人之处。他认为秋天是读书和写诗的好时光,也是享受美景和自由的时刻。然而,作者在秋天到来时却感到忧愁,这可能是因为他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两句诗中的双行缠绕,象征着人生中无处不在的困扰和难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矛盾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别墅军城下,闲喧未可齐。春深花蝶梦,晓隔柳烟鞞。韶景浮寒水,疏杨映绿堤。沿洄看竹色,来往听莺啼。久慢持生术,多亲种药畦。家贫知素行,心苦见清溪。越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本寺重江外,游方二室西。裴回恋知己,日夕草萋萋。
都城供应几经秋,海国归心不少留,雨雪片帆过北固,烟霞丈室寄东瓯。千灯续焰知无尽,一锡随缘信自由。更到石门题雅句,碧云從此掩汤休。
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鸊鹈泉在丰州城北,胡人饮马于此。]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多载事茅君,麻衣与葛巾。眼知人贵贱,心链己形神。丁甲常为使,王侯不得臣。华阳归洞晚,芝草几回春。
春事到清明,过了三之二。秾李夭桃委路尘,太半成泥滓。只有海棠花,恰似杨妃醉。折向铜壶把烛看,且莫教渠睡。
高桐深密间幽篁,乳燕声稀夏日长。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