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感山十咏·感山》

山以感为名,可见天地情。
万籁恬不作,风来自松声。

作者介绍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感山十咏·感山》

中文译文:
山以感为名,可见天地情。
万籁恬不作,风来自松声。

诗意:
《感山十咏·感山》是姚勉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诗人通过表达对山的感悟,展现了山的壮丽和与天地的情感相通。山被赋予了"感"这个名字,表达了山与自然界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山的深刻感受。首句"山以感为名,可见天地情"表明了山所拥有的感知力和它与天地间的情感共鸣。诗人通过运用"感"这个词,将山的存在与感知力相联系,表达了山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与天地相通的特质。

接下来的两句"万籁恬不作,风来自松声",描绘了山的宁静和与风的亲密关系。在山中,万物静默无声,只有松树的声音随风传来。这里所描绘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山的宁静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以简洁的词语表达出了山的独特魅力和与天地的情感交流。通过山的感知力和宁静的景象,诗人唤起了读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既展现了山的崇高和与天地情感的融合,又让人体味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直舍作小砌》

    直庐迫高墉,隙土止寻丈。短人累残甓,围叟舁新壤。方成一篑积,已觉寸心爽。余芳分禁掖,疎翠眇林莽。虽无昆阆趣,便有濠濮想。绕吟消永日,静对延孤赏。聊成儿女剧,终契山林往。为语平泉公,经营毋太广。

  • 《冬至霜晴》

    油帘雪白日华红,老子良图策俊功。自晒绵裘并衲裤,谁知衣桁是薰笼。绝怜寒菊枯根底,留得残霜过日中。旧说冬乾年定湿,试将今岁试南翁。

  • 《水调歌头》

    心景两无著,情物岂能移。超然远览失笑,名利苦纷驰。一品官资荣显,百万金珠豪富,宽自喜家肥,会得个中理,川泳与云飞。静中乐,闲中趣,自舒迟。心如止水,无风无自更生漪。已是都忘人我,一任吾身醒醉,有酒引连卮。万法无差别,融解即同归。

  • 《越上》

    海色连云气,登临晚不同。越山齐北斗,秦树起西风。灯火官桥暗,笙歌店市空。小楼无梦里,谁此种梧桐。

  • 《游委羽山》

    几日同不到,到山心自清。棱棱有方石,拾得通仙灵。

  • 《隆兴贡院彭国寿以诗见示次韵奉酬》

    共阅文场幸小休,燕斋还我旧天游。青灯影里消除夜,黄菊杯中渐送秋。此念在家身在客,吾行非去坐非留。诸公往往离怀恶,曾悟乘流过坎不。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