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谓名场结净缘,修行随处扩龙天。
只今挽下银河水,已污缁尘四十年。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感事》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虽然你没有提供原文,但我将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赏析。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可能是:感慨之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和思考。首先,诗中提到了“名场结净缘”,这可能指的是人们在名利场合中结交纷繁的人缘,但却感叹其中的虚幻和浮躁。接着,诗句提到了“修行随处扩龙天”,表达了作者修身养性的追求,并且认为修行的道路没有固定的地点,可以随处拓展,以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只今挽下银河水,已污缁尘四十年”则展现了作者的忧伤和无奈。这两句诗意呼应了前两句的修行理念,暗示作者的修行之路并不如愿,他感到自己已经沾染了尘世的污垢,已经过去了四十个年头。这些年的沉浸在尘世中,使得作者感到沧桑和迷茫。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疏离和对修行道路的追求。同时,作者也透露出对自身沉迷于尘世的忏悔和悲伤之情。这种对内心境遇和追求的反思,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思考。
请注意,以上是基于提供的信息进行的分析和赏析,如果原诗内容有所不同,可能会对理解产生影响。
深藏岩谷里,初不要人知。苦是午难掩,春风得意吹。
准拟清光满十分,论文那用醉红裙。天公有意韬阴采,风伯无威扫曳云。东道浴儿方洗腆,南斋留客更殷勤。朦胧碧涧三更路,衣袂悠然桂子芬。
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余。解组同归荣故国,剖符仍得奉安舆。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郡车。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子去何凄断,乡关岁月新,荒山寒带雨,古驿夜无人。生死风前烛,音容梦裹身。临分感平昔,挥泪到松筠。
绛节高翔不可攀,尚留遗几在空山。月明曾有芳箫过,松老时看旧鹤不。岩下春归花寂寂,壁间云暗藓斑斑。开元已远霓裳绝,野草青青辇路閒。
筑室西山下,孤标未易亲。长闲如野鹤,偶出似祥麟。属者陪髦士,嗟呼瘗玉人。北风吹老泪,空滴暮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