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欲移山,精卫欲填海。
嗟乎智力穷,山海元不改。
春秋更战国,仁义日荒怠。
近趋管晏功,远受仪秦诒。
杨墨骋邪说,申韩祸无罪。
孔孟生其间,迂阔谁复采。
群嚣竞纷纭,智力几百倍。
山崩海可竭,吾道固长在。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感兴二首》是宋代诗人于石的作品,诗意深沉而哲理丰富。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愚公欲移山,精卫欲填海。
愚公心怀壮志,希望移山以开辟道路;精卫也怀有壮志,希望填海以扩大领土。
嗟乎智力穷,山海元不改。
然而人的智力是有限的,无法改变山川和海洋的本质。
春秋更战国,仁义日荒怠。
历经春秋战国时期,仁义之道逐渐荒废。
近趋管晏功,远受仪秦诒。
近代追求权谋的管仲和晏婴,远古效法尚礼的周公和仲尼。
杨墨骋邪说,申韩祸无罪。
杨朱和墨子宣扬邪说,申不害和韩非子遭受不公正的祸害。
孔孟生其间,迂阔谁复采。
孔子和孟子生活在世间,他们的思想被人们广泛采纳。
群嚣竞纷纭,智力几百倍。
纷乱喧嚣的世界,智者的智力超过常人几百倍。
山崩海可竭,吾道固长在。
山崩塌陷,海水枯竭,但我所信奉的道义却依然存在。
这首诗以愚公欲移山和精卫欲填海的故事为引子,通过对不同时代智慧和道义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困境和智慧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时代变迁的引用,暗示了智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价值和重要性。即使面临困境和挑战,智者所坚守的道义和智慧依然存在,从而反映出作者对人类智慧和道义的乐观态度。
该诗通过对历史和哲学的思考,以简洁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智慧和道义的思索,展现了他对人类的关怀和对智者的赞美。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和对比手法,使诗歌更具有意境和艺术感。
小桥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马踪。游子衣裳如铁冷,残星荒店野鸡啼。
我昔就学初,龆童齿未龀。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蒙泉企层澜,覆篑期九仞。十龄独侍行,千里赴朝觐。靡依心向吴,能事躬在浚。应门待宾客,睦族周分亲。虽免逃杖諐,犹虞裕蛊吝。十三从师友,群彦得亲近。箕裘袭素风,兰芷渐腴润。占毕自忘劳,攻坚
客亭移枕待残更,起趁邻鸡第二声。了了每添新悟解,营营无复旧心情。兴来命酒禁诗瘦,老去衰容怯镜明。况是杏花浓露晓,不应蒙被问春晴。
握手东冈雪满簪,後期惆怅老吴蚕。芳辰一笑真难值,暮齿相思岂久堪。他日杜诗传渭北,几时周宅对漳南。百年邂逅能多少,且可勤来共草庵。
谁云追信属酂侯,政为高皇意欲留。岁晚不疑云梦计,那知在业已兴刘。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三湘二月春光早,莫逐狂风缭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