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鸾出京师,慷慨歌五噫。
岂无济时心,升降与我违。
有来适吴中,舂粱救寒饥。
吴人皋伯通,舎之慰穷栖。
方志虽或除,此桥犹可稽。
伯鸾号逸民,佳传照绿绨。
伯通赖有此,庶几与子齐。
至今阊门外,两冢陪要离。
累累各高大,冥冥春草萋。
古者贤哲人,不计凤与鸡。
焜耀亦偶尔,埋没何凄兮。
出语贺两公,亦以昌吾诗。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皋桥》是宋代周文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述伯鸾离开京城的场景为主线,表达了他豪情激荡的歌声和他内心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伯鸾离开京城,激昂地唱起了五噫之歌。他岂会没有拯救时局的心,但现实的升降与他背道而驰。他来到吴中地方,亲手磨粮救济寒饥。吴地的人们对他大为称赞,给他提供了温暖的栖身之所。尽管历史的志向或许已经改变,但这座皋桥仍然可以留作铭记。伯鸾被称为逸民,他的佳话流传至今,照亮绿色的绸缎。他的功绩使伯通得以生存,希望将与你并肩前行。至今在阊门外,有两座冢墓相伴而立,高大而庄重,春草茂盛,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古代的贤哲们从不计较凤凰与鸡的差别,他们的光辉也偶尔会黯然失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向两位贤公致以祝贺的言辞,也是对昌吾诗歌的赞美。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伯鸾离开京城、舞动歌声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伯鸾以慷慨激昂的歌声表达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期许,同时也展现了他为民除害的行动。皋桥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了伯鸾的奋斗和功绩。诗人通过描写冢墓的高大和春草的茂盛,表达了对古代贤哲们的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感叹。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作者对时代风云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伯鸾和诗歌的赞美。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深刻的意境和含蓄的情感,展现了宋代诗人周文璞的才华和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触觉。它通过对伯鸾和皋桥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与感慨,同时也传递了对英雄人物和历史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展现了周文璞对时代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小桥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马踪。游子衣裳如铁冷,残星荒店野鸡啼。
我昔就学初,龆童齿未龀。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蒙泉企层澜,覆篑期九仞。十龄独侍行,千里赴朝觐。靡依心向吴,能事躬在浚。应门待宾客,睦族周分亲。虽免逃杖諐,犹虞裕蛊吝。十三从师友,群彦得亲近。箕裘袭素风,兰芷渐腴润。占毕自忘劳,攻坚
客亭移枕待残更,起趁邻鸡第二声。了了每添新悟解,营营无复旧心情。兴来命酒禁诗瘦,老去衰容怯镜明。况是杏花浓露晓,不应蒙被问春晴。
握手东冈雪满簪,後期惆怅老吴蚕。芳辰一笑真难值,暮齿相思岂久堪。他日杜诗传渭北,几时周宅对漳南。百年邂逅能多少,且可勤来共草庵。
谁云追信属酂侯,政为高皇意欲留。岁晚不疑云梦计,那知在业已兴刘。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三湘二月春光早,莫逐狂风缭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