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数十尺,仍在高花上。
柴门昼不开,青碧日相向。
非止身休逸,是亦心夷旷。
能知闲之乐,自可敌卿相。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高竹八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高竹数十尺,仍在高花上。
柴门昼不开,青碧日相向。
非止身休逸,是亦心夷旷。
能知闲之乐,自可敌卿相。
中文译文:
高竹高耸十几丈,依然矗立在高花之上。
柴门白天不开启,青天蓝天相对辉映。
不仅止于身体的休憩,也表达了心灵的宁静。
能够理解闲适的乐趣,自然可以媲美高官显贵。
诗意:
这首诗以高竹为主题,通过描绘高大挺拔的竹子和它与花朵的对比,表达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邵雍认为,柴门白天不开,意味着他过着宁静自得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扰乱。他不仅仅追求身体上的休憩,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开阔。他深知闲适的乐趣,相信能够与世俗中的高官显贵相媲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高竹的景象,通过对高竹与高花的对比,突出了高竹的挺拔高耸之态,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宁静。柴门白天不开,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不被世俗所困扰,专注于内心的宁静与开阔。诗人认为,能够理解和享受闲适的乐趣,就能够超越世俗的功名地位,达到高官显贵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它强调了与自然的融合和内心的宁静所带来的乐趣,传递了一种超越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寻常被酒时,归到急投枕。为爱次山文,今夜醉忘寝。伟哉浯溪碑,千载气凛凛。舂陵贼退篇,少陵犹敛衽。文章自一家,其意则古甚。大羹遗五味,纯素薄文锦。聱牙不同俗,斯人异所禀。君君望尧舜,人人欲仓廪。古道不可行,时对窳樽饮。
未开黄钿紫冠小,谁与幽人作好秋。一笑相看两不厌,翠云堆里玉搔头。
礼备告具,心俨容庄。工歌屡奏,声和间章。崇坛陟降,济济跄跄。灵光共仰,嘉荐芬芳。
闭户十日雨,陆居如坐舫。吾身固已困,未省子疾状。昨朝拜床前,不敏只自怆。萧然维摩几,高谢桓荣帐。是身本何有,更虑不已恙。全人豆肩肩,大瘿谁甕盎。掷杯蛇自去,静耳蚁为谅。乃知阅肘后,未免信纸上。大哉横气机,寄此语清壮。我虽问疾晚,可以无怅怏。
相看又见岁华新,依旧杨朱拭泪巾。踏雪偶因寻戴客,论文还比聚星人。嵩山不改千年色,洛邑长生一路尘。今日与君同避世,却怜无事是家贫。
流水颓阳不暂停,东流西落两无情。不是世间人自老,古来华发此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