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衣今北秀,驻锡小西林。
握手鼎相别,敲门踵见寻。
温颜尘外礼,软语法中音。
从此利名垢,那容点我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庚戌冬乘浣隙谒西林寺渐老二首》
译文:
穿戴着传世的衣袍,如今来到北方的秀丽之地,
驻足于小小的西林寺。
握手道别,双方的心情交融,
敲门入内,我见到了寻找已久的人。
他温和的面容超越尘世的繁华礼仪,
他温柔的言辞是法音之美。
从此以后,名利的尘埃不再沾染我,
因为他容纳了我这微不足道的存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曾丰拜访西林寺的场景。诗中表现出主人公穿着传世的华丽衣袍,来到北方的优美之地,寻找心灵的宁静。在西林寺中,作者与寺院的主人握手道别,彼此的情感交融。进入寺院后,作者与寻找已久的人相见,那人温和的面容超越了世俗的繁华礼仪,他的言辞温柔如法音之美。从那刻起,作者不再受名利的尘埃所累,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宁静和接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西林寺的经历,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呈现出一种宁静、温和的氛围。诗中的寺院被描绘为一个避世的净土,作者在这里寻找到了真正的存在意义。诗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对情感的刻画,传达了对宁静、温柔和内心净化的向往。整首诗以一种平和而温暖的情感贯穿,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让人感受到了对心灵寄托和安宁的追求。
命驾关东千里余,拂衣前去未勤渠。自怜病客料秦虎,共学骚人忆郢闾。赋就句奇轻恶道,诗成意远欲闲居。此生辛苦君能识,不向他人道看书。
任丘马首有筝琶,偶落吟鞭便驻车。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师。
家园有桃瓮有酒,取以先饷国正公。定能百杯步兵饮,可助一枕羲黄风。
宁越门前路,归鞍驻石梁。西风气色好,晚日正相当。
秋声振窾木,槁叶随飞蓬。起视篱下华,灼灼夭桃容。天公等儿戏,小草发纖秾。乍疑武陵源,秦人傥再逢。又如灵云老,禅机投劒锋。畴昔粪土广,靖节吾所宗。不然荐坠露,三闾挹遐踪。吕令载黄花,鞠裳表其衷。浊醪乱眼缬,衰颜暂时红。肯效玄都吟,葵麦摇春风。
萧然古丘上,有石传陨星。胡为霄汉间,坠地成此精。虽有坚白姿,块然谁汝灵。犬眼牛砺角,终日蒙膻腥。畴昔同列者,到今司赏刑。森然事芒角,次第罗空青。俛仰一气中,万化无常经。安知风云会,不复归青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