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清明霁,华林物色新。
诏颁慈惠宴,恩厚老成人。
衮冕三川客,杯觞四府臣。
献酬同饱德,恺乐尽含醇。
帝惜营丘去,民思尹氏均。
宸章一褒贲,道不愧如仁。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恭和御制赐太师致仕文彦博五言六韵诗一首
晓日清明霁,
华林物色新。
诏颁慈惠宴,
恩厚老成人。
这首诗由宋代苏颂所作,描述了一个仪式上的场景。清晨的阳光透过明亮的天空,照亮了一切,美丽的华林园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皇帝发布了一道诏令,宴请致仕的太师文彦博,以示恩宠。这位太师已经年迈,但他经验丰富、深思熟虑,是一位老成持重的人。
衮冕三川客,
杯觞四府臣。
献酬同饱德,
恺乐尽含醇。
在宴会上,身着华丽衮冕的客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三个川地。他们与四位高官一同举杯,共同庆贺。这是对文彦博以及其他受赐的臣子们的表彰,也是对他们过去所作所为的回报。这样的宴会充满了深深的喜悦和浓郁的欢乐。
帝惜营丘去,
民思尹氏均。
宸章一褒贲,
道不愧如仁。
在宴会结束之际,皇帝对文彦博表示了惋惜,因为他将离开朝廷。而百姓们则对这位太师心怀敬意,希望他的离去不会使他们失去尹氏一脉的公平和正义。皇帝颁发了一项特殊的勋章,以表彰文彦博的卓越德行。这样的行动恰如其分地展示了皇帝的仁德。
这首诗把一个皇帝赐予太师的宴会描绘得生动而庄重,展示了皇帝的仁慈和对臣子的赞赏。文彦博作为一位老臣,他的离去引发了皇帝和百姓的思念和敬意。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皇帝的恩宠和对公正行为的尊崇,展现了宋代时皇权与臣民情感的复杂关系。
红红白白两娉婷,一种风流各黄刑。红亦非红白非白,阿娇微醉阿环醒。
雷激霆奔夜复晨,天街流潦没车轮。清风皎日收无迹,妖{左虫右戾}顽蛟亦有神。洊至已惊占习坎,汨陈深巩败彝伦。苍生可念非吾力,漏屋颓垣不庇身。
岭开蛮坏断,此地下湘川。绿水文如染,丹枫色欲然。瘴消还爱酒,我醉尚忧边。故里谁相访,孤帆出晓烟。
晦翁守南康,政成有余暇。驾言山之中,于日非聊假。紫霄作重阳,白鹿见图画。闻之几向风,恨不款段跨。今年五溪归,迩日三湘役。先生喜其至,舍以江亭阔。频能枉高轩,人骇非重客。那知先生意,于此自为德。兹日复何日,休沐著甲令。先生重过之,俱款石皷胜。西溪命题字,东岩
出门无一事,忽忽到天涯。客地多逢酒,僧房却厌花。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自喜疏成品,生前不怨嗟。
山泉泻幽窦,塔铃摇天风;清音无时尽,静夜尤璁珑。嗟我走红尘,市声聒欲聋,多生耳根业,赖此一洗空。梦骑白凤皇,佩玉朝珠宫;觉来抚枕叹,月满草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