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枸杞》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中文译文:
神奇的草药不会自愈,
茂密的枸杞遍布山野。
每天都有牛羊的忧愁,
每年都有野火的灾厄。
越地的俗事不好办,
一瞬即逝如荆棘。
青翠的荠菜自然生长,
红艳的珍珠葡萄不可摘。
短矮的篱笆保护新种植,
紫色的竹笋卧在节间。
根茎和花果都被收拾,
不留下任何废弃物。
伟大的将军留下一缕白发,
即使微小也款待客人。
似乎听闻朱明洞里,
蕴藏千岁仙质。
神奇的灵兽或夜间狂吠,
可见但无法觅索。
如果仙人愿意,
请借我一根拐杖扶持我衰弱的疾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枸杞》是苏轼写于宋代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枸杞、牛羊、茨棘、荠菜、竹笋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
诗中的枸杞被形容为神药,它的茂盛生长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然而,作者意识到生命并非自动保持健康,而是需要精心呵护,就像短篱保护新植物一样。
诗中提到牛羊的忧愁和野火的灾厄,暗示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越地的俗事不容易解决,人生的瞬间如同过眼云烟,像茨棘一样易碎而短暂。
诗中的青荑和珍珠葡萄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它们并非随意可摘取的,而是需要慎重对待和保护。
作者还提到将军玄吾的白发,无论是大将还是普通人,都应该尽力款待客人,即使是微小的举动也应该心怀感激。
诗末提到朱明洞中可能蕴藏着千岁仙质,暗示了神秘和超越凡俗的存在。诗中的灵兽夜间狂吠,虽然可见但无法捕捉,体现了诗人对超自然事物的留白和敬畏。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仙人的向往,希望能够借助仙人的力量,用一根拐杖扶持自己衰弱的身体。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超凡力量和治愈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困境的思考。诗中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超越凡俗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认知和对艰辛的坚持和希望。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展现了苏轼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和超越的向往。
山县为官不见山,一朝列嶂忽当关。抽身牒拆时舒眼,领客杖藜聊解颜。常乐本来由我静,倦飞每尔愧知还。莫嫌邑小仍兼陋,曾有涪翁赏中间。
娇黄无力趁芳菲,待得秋风落叶飞。空有丹心能就日,年年憔悴对斜晖。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长飚卷炎埃,澄空出秋素。迢迢铁瓮城,回首隔苍雾。酒帘颺荒市,笳鼓发深戍。倚逢问舟人,云是新丰路。篱路鸡欲栖,野水牛半流。不见抱琴人,斜阳在高树。
穷人不谋欢,元夜如常时。晴雨均寂寞,蚤与一睡期。朱门粲灯火,歌舞临酒池。酒阑欢不足,九街恣游嬉。前呵惊市人,箫鼓逐后随。片云头上黑,翻得失意归。
大庾岭头春似海,不是寻常白玉堂。昨夜护龙河上看,一天明月四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