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
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
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
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王镃,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宋末官金溪尉。宋亡,遁迹爲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顔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着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爲《月洞吟》一卷。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爲《月洞诗集》二卷。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古杭感事》是宋代王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乘坐北銮舆竟不回,
车辇经过的路上长满了青苔。
九重禁地变成了僧舍,
六代君王的陵墓都变成了一片灰烬。
宋国的衣冠世代更迭,春草如绿,
赵宫的珠宝和翡翠与野花一同绽放。
尽管兴衰命运皆由天定,
但祸乱却是奸臣误国所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衰败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现实。诗中,北銮舆(指皇帝的宝座)被占据后不再返回,代表了权力的转移和帝王的衰落。路上长满了青苔,暗示着曾经繁荣热闹的景象已然过去,一切都变得荒凉和寂寥。原本的禁地成为了僧舍,君王的陵墓化为灰烬,显示了王朝的兴亡和岁月的无情。然而,即使国家兴衰由命运决定,祸乱却是由奸臣的背叛所引起的。
赏析:
《古杭感事》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揭示了王朝的衰败和社会的动荡。通过描述北銮舆不再返回、禁地变为僧舍、陵墓化为灰烬等象征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政治腐败的愤懑。诗中的衣冠春草绿和赵宫珠翠野花开,以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昔日的荣华和现在的凋敝。最后一句"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暗示了国家的兴亡虽然受到天命的支配,但祸乱却是由奸臣的篡位和腐败所造成的。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政治黑暗的思考和感慨表达得深刻而凄凉。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月转东墙花影重,花迎月魄若为容。多情月照花间露,解语花摇月下风。云破月窥花好处,夜深花睡月明中。人生几度花和月?月色花香处处同。
过眼纷纷更问为,幽人生死况能齐。海桑恐碍日车辙,宸极劣为天磨脐。臧谷君方堕书蠹,研桑我亦笑醯鸡。晚知战胜轻千乘,悔厌晨盐与暮虀。
魍魉何曾见,头旋即下神。图他衫子段,诈道大王嗔。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五齐既陈,八音在县。粢盛以絜,房俎斯荐。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塔高铃自语,碑断苏成文。老树擎凉月,初荷卷湿云。萤飞临水见,犬吠隔篱闻。静对高僧坐,无眠到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