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落发斑儿亦老,志衰力惰我宁悲?埋盆便可为池看,折竹何妨作马骑。
点诵内篇庄叟语,长歌半格白公诗。
此身未死须安顿,除却山村百不宜。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齿落发斑儿亦老,
志衰力惰我宁悲?
埋盆便可为池看,
折竹何妨作马骑。
点诵内篇庄叟语,
长歌半格白公诗。
此身未死须安顿,
除却山村百不宜。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陆游对自身老态的感叹和自我安慰,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人描述自己的齿牙脱落,发丝斑白,感到自己也老去了,志向衰退,力量懈怠,但他表示自己宁愿不去悲叹。他将生活中普通的事物转化为诗意的表达,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他说,就算是把一个盆子埋在地下也可以当作池塘来欣赏;折断的竹子也可以作为马来骑。这种转化和自娱自乐的态度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现实的适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态的看法,同时展现了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通过将平凡的事物进行意象转化,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他用埋盆当池塘、折竹当马骑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创造力和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富有想象力。在点诵内篇庄叟的话语和长歌半格白公的诗句中,诗人展示了对古人智慧和艺术的敬仰和追求。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展望,认为除了山村之外,其他地方都不适合安顿自己。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乐观和豁达,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价值。
借家传帝纲丝,下公子仙鳌钓。捩转衲僧鼻头,撩拨诸方一笑。鲲化鹏飞总未知,推蓬对月平分破。却请维那,杨帆鼓棹。
妾本秦氏女,今春嫁王郎。夫家重蚕事,出采陌上桑。低枝采易残,高枝手难扳。踏踏竹梯登树杪,心思蚕多苦叶少。举头桑枝挂鬓唇,转身桑枝勾破裙。辛苦事蚕桑,实为良家人。使君奚所为,见妾驻车轮。使君口有言,罗敷耳无闻。蚕饥蚕饥,采叶急归。
造化机缄莫恨迟,须知开谢各因时。物华未分随春意,梅蕊先饶露玉肌。雪裹精神千万熊,水边潇洒两三枝。何当携酒浇花去,且遣诗筒为报知。
放州清江闸,及此新雨凉。故人得邂逅,好语倾肺肠。惜哉廊庙哭,漂泊落湖湘。前途阻勋业,末技呈词章。营营百年短,浩浩万古长。共惜天下宝,得志无相忘。
邦君临治意何如,所重川流政化敷。堂上诸侯贵如许,高明他日见雄图。
久傍修门乏壮图,侵寻华发欲捐书。貂裘平日敝尘土,茅屋晚岁依江湖。落落青天月上后,萧萧红叶雁来初。故人载酒端好事,遣吾陶然忘旧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