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卓鲁盛材猷,循吏声名始一州。
功在龙津看雨施,风行金穴见钱流。
褒庸合上清华贯,奏谭俄惊疾病留。
嶷嶷诸郎富儒雅,盖棺十世可无愁。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故提点判院魏公挽词》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故提点判院魏公挽词
当年卓鲁盛材猷,
循吏声名始一州。
功在龙津看雨施,
风行金穴见钱流。
褒庸合上清华贯,
奏谭俄惊疾病留。
嶷嶷诸郎富儒雅,
盖棺十世可无愁。
译文:
昔日提点判院魏公挽词,
当年他的才华和品德卓越,
一路走来,以循吏之声名扬州,
他的功绩在龙津展示,屡次预测雨势,
他的才华在金穴中传颂,财富如流水般到手。
褒奖和庸碌并重,清华贯穿其中,
他的奏章使病痛忽然惊扰,
他的才华和儒雅远近闻名,
即使长眠于棺材之中,后世十代也无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韩元吉挽词故提点判院魏公的作品,通过赞颂魏公的功绩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魏公当年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他的声名远播,逐渐成为一州之地的知名人物。
第二句以龙津和金穴为象征,表达了魏公在预测天气和获得财富方面的能力。他能准确预测雨势,为人们带来福祉;他的才华和智慧使他在商业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第三句中的褒庸合上清华贯,表明魏公在职务升迁中既得到了表彰,又遭遇到了阻碍。奏谭俄惊疾病留,暗示他因为疾病而被迫辞官。这句揭示了官场的复杂性和人生的变幻莫测。
最后两句赞美魏公的品德和学识,他的才华和儒雅超越了一般的士人,即使长眠于棺中,后世十代也无忧愁,这是对他永垂不朽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词通过对魏公的赞颂,展示了他的才华、声望和品德,以及他在官场和社会中的成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功名和世俗成就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索。
南国松楸旧,东湖水石凉。
人物今能几,公才谁不如。时情容见嫉,天意亦成虚。千载格心学,平生流涕书。一言终不吐,寒日闭幽墟。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万仞崖头自放身,始知花发不干春。更从个裹寻枝叶,笑倒当年树下人。
四山昏昏如泼墨,行人对面不相觌。凄乎太阴布肃杀,暗然混沌未开辟。千丈拿空蛰龙起,一声破柱春雷疾。我疑人间瓠子决,或是天上银河溢。异哉烟霏变态中,山川墟市明历历。茅寮竹寺互掩映,疏舂残磬渺愁寂。叟提鱼出寒裂面,童叱牛归泥没膝。羊肠峻坂去天尺,驴饥仆瘦行安适。
燕子芹干,龙孙箨老,绿阴深锁林塘。午风庭院,人试薄罗裳。数尽落红飞絮,摘青梅、煮酒初尝。重门静,一帘疏雨,消尽水沈香。把当年团扇,恩情犹在,未是相忘。笑衰公鬓发,早已苍苍。说与乘鸾彩女,看世间、多少炎凉。都休怨,百年一梦,且共醉霞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