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芝天门山,寒露净毛骨。
帝青九万里,空洞无一物。
倾河略西南,昌射河鼓没。
蓬莱眼中见,人世叹超忽。
当时弃桃核,闻已撑月窟。
且当呼阿环,乘兴弄溟渤。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古意》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远古的场景,表达了对于过去时光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繁华虚妄的感慨。
采芝天门山,寒露净毛骨。
这里描述了诗人在天门山采摘仙草的情景,通过描绘清晨的寒露洗净了万物,使得景物更加清新。
帝青九万里,空洞无一物。
这句表达了天空无边无际,一望无际的广袤景象,没有任何遮挡物。
倾河略西南,昌射河鼓没。
这句描述了河水向西南倾泻,昌射河的声音被淹没。
蓬莱眼中见,人世叹超忽。
蓬莱是神话中的仙境,这里表示诗人仿佛可以通过眼前的景象看到蓬莱仙境,而人世间的一切繁华和忙碌在这一瞬间变得微不足道,引发了诗人对于人世虚妄的感慨。
当时弃桃核,闻已撑月窟。
这句表达了当时的情景,诗人扔掉桃子的核,听到的声音竟然可以撑起月亮的洞穴,形象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奇妙与神秘。
且当呼阿环,乘兴弄溟渤。
这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呼唤着阿环(阿环为传说中的海神之女),欣然乘兴,畅游在汪洋大海的溟渤之间。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极其壮阔的景象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向往和对人世间虚妄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远古时代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繁华虚幻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情怀。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螫仍斫雪。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陶然酣卧听松声,媿尔公卿足忧责。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玉辇南巡去不还,翠娥望断楚云间。波寒剩寫哀弦怨,露冷偏滋泪篠斑。一水盈盈伤远目,九峰(左山右双)(左山右双)惨愁颜。荒洲千古凄凉地,半掩空祠向暮山。
牛屋渔矶在履封,晚将身世托春风。荒原拾穗谁怜我,小队寻花屡屈公。耄有须眉如盖老,衰无歌诵美文翁。明时各遂飞潜性,去矣鞭鸾碧落中。
穷怀卿相忧,老作儿女悲。百尔皆妄想,一粲看新诗。短长总归尽,君阅古盛衰。煌煌五侯家,宽作数世期。经史或不读,名字亦奚为。茂对乾三阳,静养月一规。
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虽然占得笙歌地,将甚酬他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