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
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
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
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故致政参政大资张公挽词三首》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纳推耆德,
朝端蔼直声。
金辉余列火,
玉价自连城。
正色消群枉,
高风耸后生。
君王问黄发,
犹仅陟台衡。
诗意:
这首诗词是韩元吉为了悼念政治家和学者张公而写的挽词。诗中表达了对张公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其离世的惋惜之情。诗人以张公为榜样,呼吁君王能够推崇具备耆德(年长者的德行)和推崇德才兼备的人,以实现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进步。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张公的敬仰和对他离世的痛惜之情。诗人首先称赞张公是一个年少时就能够理解推崇耆德(年长者的德行)的人,而他在政府中的言行举止也是端庄而直接的。金辉、玉价是指张公的品德和才华,金和玉都是珍贵而宝贵的象征,张公的价值就如同连城的宝玉一样珍贵。
接下来,诗人以张公为楷模,表达了对清正廉洁的政治风气的向往。他希望能够消除群众中的偏见,正视公正的标准,以期望政治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高风耸后生表达了对张公高尚风范的敬佩,同时也暗示着他的离世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空缺。
最后两句是对君王的建议,诗人希望君王能够向张公一样,向那些拥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才华的年长者请教,以便能够治理国家如登上台阶一样得心应手。黄发指的是年长者的头发已经变白,陟台衡则是指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重要的决策者。这样的建议旨在提醒君王要重视智者的意见,以实现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进步。
总而言之,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张公的崇敬和对政治清明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君王的劝诫和期望。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张公的赞美,呼吁人们追求高尚的德行和才华,为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清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仲春蔼芳景,内庭宴群臣。森森列干戚,济济趋钩陈。大乐本天地,中和序人伦。正声迈咸濩,易象含羲文。玉俎映朝服,金钿明舞茵。韶光雪初霁,圣藻风自薰。时泰恩泽溥,功成行缀新。赓歌仰昭回,窃比华封人。
布袋挨开,猿啼晓月。海岳逃形,佛魔路绝。列列挈挈,翘翘杰杰。大机兮棒打不回闲,大用兮利剑流鲜血。别别,出海昆仑头戴雪。
者方未已,喜而赋此笑当年柏台兰省,四时风景孤负。归来幸得身无事,底又匆匆朝暮。心口语。是传癖诗*,常把芳辰误。夜来风雨。早练*云飘,红衣霞卷,香滴翠杯露。司花手,无限芳妍留住。凝汝为我延伫。姑仙绰约如冰雪,次第相从微步。天不妒。便失却东隅,尽有桑榆路。人间
晚秋烟渚。更舟倚、萧萧雨。水痕清汜,迤逦渐整,云帆西去。三叠阳关,留下别离情绪。溪南一坞。对风月、谁为主。酒徒诗社,自此冷落,胸怀尘土。目送鸿飞,莫听数声柔橹。
乞得禅房半日留,卧看岩雨泻清沟。浮云岂是尘中物,又逐秋风天外游。
贤宰宰斯邑,政闻闾里间。都缘民讼少,长觉吏徒闲。帆落樽前浦,钟鸣枕上山。回舟却惆怅,数宿钓鱼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