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观风阁》

危阁覆高林,晚步聊徒倚。
东南两峰断,空阔见万里。
茫茫落霞外,苒苒孤烟里。
忽暗识归云,乍明知积水。
风从半天下,月向平地志,夜久殊未还,峨冠露盈几。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观风阁》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危阁覆高林,
晚步聊徒倚。
东南两峰断,
空阔见万里。

茫茫落霞外,
苒苒孤烟里。
忽暗识归云,
乍明知积水。

风从半天下,
月向平地志,
夜久殊未还,
峨冠露盈几。

中文译文:
高耸的楼阁覆盖在茂密的树林之上,
傍晚散步时只好靠着倚。
东南方向的两座山峰断断续续,
视野空旷,可见万里风光。

远处辽阔的落霞之外,
近处若隐若现的孤烟之间。
突然暗淡时,才认出归云的形态,
刹那间明亮时,才知道积水的存在。

风从天空的一半吹来,
月亮向平地升起,
夜晚久久未归,
峨冠上的露水已满几分。

诗意和赏析:
《观风阁》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山林、云彩、风月等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在观赏自然美景中所产生的感受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高耸的楼阁覆盖在茂密的树林之上,作者傍晚散步时倚着楼阁,似乎在借助外物来凝视远方的美景。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东南方向的两座山峰,由于山峰断续,视野变得空旷,可以一览无遗地眺望出万里风光。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和广阔无垠。

随后的两句描述了远处的落霞和近处的孤烟,以茫茫和苒苒的形容词描绘出远近景色的模糊感。诗中的"忽暗"和"乍明"表达了作者在观赏景色时,突然意识到归云和积水的存在,这可能暗示着作者对生活中微妙变化的敏感和洞察。

接下来的两句以风和月为象征,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夜晚的静谧。风从半天下吹来,月亮从平地升起,夜晚久久未归,峨冠上的露水已满几分。这里的"风从半天下"和"月向平地志"揭示了时间的流转,而"夜久殊未还"和"峨冠露盈几"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夜晚的深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时间和变化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欣赏和对生命变化的感悟。读者在欣赏诗中的美景之余,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化,引发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思。

  • 《八声甘州(秋夜奉怀浙东辛帅)》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惟欠稼轩来。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馀事了凫鹜,闲命尊罍。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

  • 《青莲池上客 继重阳韵》

    将来一志环墙坐。没水漉,并泥拖。旦望何须人拜贺。有心做小,无心做大。马自佐。锁灭从前过。净清力壮无灾祸。见祥云,朵头*。玉户金门封爝火。青莲池上客,来开锁。马感荷。得得真功果。

  •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门讯南湖作麽生,日撞金玉奏英茎。无人打杀净饭子,放出渠头七步行。

  • 《仙佛之孝十首》

    七星明历历,万古仰煌煌。谁识斗宫内,中居孝悌王。

  • 《白月》

    白月照世界,山河受清光。岂独耳目清,莹洗肝膈凉。中夜扫宽虚,仰得天一方。湛碧磨青铜,精金点星茫。我心方无思,偃息在高堂。慎勿忧世故,彼昏谓汝狂。

  • 《定风波》

    昔日嘉山第一程。今朝臣海载清清。重泛瑶池真得得,盈盈。昂头堪认自家声。玉浪银波别景致,琼涛朱溜作高名。涌出白莲花一朵,呈呈。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