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观七国吟》

当其末路尚纵横,仁义之言固不听。
肯谓破齐存即墨,能胜坑赵尽长平。
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
加以苏张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观七国吟》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当其末路尚纵横,
仁义之言固不听。
肯谓破齐存即墨,
能胜坑赵尽长平。

清晨见鬼未为怪,
白日杀人奚足惊。
加以苏张掉三寸,
扼喉其势不俱生。

中文译文:
当七国争霸走向末路时,
仁义之言已不再被听从。
谁会认为破灭齐国而保留即墨,
能够战胜陷害赵国的长平之战。

清晨时见到鬼魂并不感到奇怪,
白天屠戮人命又有何足惊讶。
再加上苏轼和张载失势,
扼住喉咙的势力也难以同时产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七国争霸时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乱世的观察和思考。诗中提到了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痛惜和对道德价值观的忧虑。

首先,作者指出了在末路之时,人们不再重视仁义之言,背离了传统的道德准则。这可能暗指当时七国争霸的政治氛围,各国为了权力地位而不择手段,忽视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其次,作者提到了破灭齐国却保留即墨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有些国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选择了利用、保留一些城市或地区,而不顾及整个国家的命运。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清晨见鬼和白日杀人。这两句描述了乱世中的荒诞和残忍,以及人们对这些事情的麻木和习以为常。作者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人性堕落和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最后,作者提到了苏轼和张载,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他们因为言论和观点的不合时宜,失去了权势和声望。这也暗示了当时政治斗争中对于言论自由和理性思考的限制,以及对于异见者的打压和排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七国争霸时期为背景,通过对乱世中的人性和道德现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对理想人性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于权力斗争、道德沦丧和言论自由的批评。

  • 《送黄明府晔赴岳州湘阴任》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花县到时铜墨贵,叶舟行处水云和。遥知布惠苏民后,应向祠堂吊汨罗。

  • 《石苍舒醉墨堂》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 《感古十首》

    范蠡泛五湖,子房从赤松。功成乞身退,明哲保令终。彼美二丈夫,世异辙则同。此道久不作,利欲尘相蒙。急流不如返,失脚机穽中。

  • 《夜闻方响》

    方响闻时夜已深,声声敲著客愁心。不知正在谁家乐,月下犹疑是远砧。

  • 《冬日同王茂翁联句二首》

    风箭射壁缝,寒稜入被单。幽栖悄无梦,神思静常安。纸帐悬冰帘,霜华结玉盘。窗外竹敲竹,坛前旛动旛。青灯寒燄短,红炭冷灰残。暗香何处梅,彻夜相檀栾。

  • 《重阳前一日作》

    近来多病不堪言,长欲醺醺带醉眠。新酒乍逢重九日,好花初接小春天。自知命薄临头上,不愿事多来眼前。唯有天津横落照,水声仍是旧潺湲。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