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如虾蚓足留连,大可蛟鲸出自然。
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
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
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诗词《观水》是宋代诗人王令所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观水》中文译文:
细如虾蚓足留连,
大可蛟鲸出自然。
当使川流应到海,
只今坎止亦成渊。
民忧不见尧咨日,
地碍何由禹凿穿。
何惜卧龙无意思,
不随云去雨春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水流的景象,并通过水流的变化抒发了对时代变迁和人生困境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写道:“细如虾蚓足留连”,形容水流细小而缓慢,如同虾和蚯蚓的步履般缓慢。这句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常常被琐碎的事物所困扰,无法自拔。
第二句说:“大可蛟鲸出自然”,意味着水的力量和广阔。蛟和鲸是水中巨大的生物,它们自然而然地游动,展示了水流的强大和自然的力量。
接下来的两句是:“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这是对水流的期望和失望的描述。川流应该顺势而下,最终汇入大海,但现在却停滞不前,变成了一个小渊池。这也可以理解为对时代进步的期待,但现实中的困境和障碍使得进步变得艰难。
下一句写道:“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这句表达了对治理者的怀念和对困境的感叹。尧是传说中的圣人,他以智慧和仁德治理天下,但现实中的统治者却无法解决人民的忧虑。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开凿河道,解决了洪水问题,但现实中的困境却无法通过人力来改变。
最后两句写道:“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这句表达了对有才华但无为的人的遗憾和惋惜。卧龙是杰出的人才,但他没有机会施展才华,没有随着云雨(机遇)去为人民谋福祉。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描绘水流的景象为线索,通过对水流的比喻和对时代困境的思考,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人生困境和人才的思索和感慨。它呈现了一种对现实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