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观音院怪松》

怪松屡见无如此,每度来观说向僧。
若遇风雷宜守护,恐生头角便飞腾。
秋声绕殿随斋磬,夜影侵廊对佛灯。
韦偃毕宏今不在,欲求人画有谁能。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观音院怪松》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文同。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怪松屡见无如此,
每度来观说向僧。
若遇风雷宜守护,
恐生头角便飞腾。
秋声绕殿随斋磬,
夜影侵廊对佛灯。
韦偃毕宏今不在,
欲求人画有谁能。

诗意:
这首诗以观音院的一棵奇特的松树为主题。作者描述了这棵松树的特殊之处,并与观音院的僧人交谈。诗人认为如果这棵松树遇到风雷,应该要加以保护,因为它可能会生长出突出的枝叶并腾飞上天。在秋天,松树的声音环绕在殿宇中,与僧人的斋戒钟声相呼应;在夜晚,松树的影子侵入廊道,与佛灯相对。最后,诗人感叹大画家韦偃和毕宏已经不在人世,想要寻求有谁能够画出这棵松树的真实形象。

赏析:
《观音院怪松》通过描绘一棵奇特的松树,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无穷的变化。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寿命长久和高洁的品质。诗人通过将松树与观音院和僧人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的思考。诗中的风雷象征着外界的挑战和考验,而松树的成长和腾飞则象征着人的内心奋斗和超越。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人类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此外,诗人对已故的大画家韦偃和毕宏的追忆,也增加了一丝凄美的情感色彩。他们已经离世,无法再为世人创作出这棵松树的真实形象,这也反映了岁月更迭和人事变迁的无情。

总之,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描绘一棵奇特的松树,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已故画家的怀念之情,具有一定的哲理和情感内涵。

  • 《范参政自建康得资政宫祠六诗寄呈》

    一再将书托置邮,渺然殊未亦湛浮。平生愿识才能见,别去于今岁又周。

  • 《大寒夜坐有感》

    河洛成冰候,关山欲雪天。寒灯随远梦,残历卷流年。杯共芳醪冻,簪依短发偏。毫釐九牛畔,头角两蜗前。冶外金休躍,山阿溜或穿。飘人谁怨瓦,使鬼尚须钱。招隐芝岩路,盟真玉笈篇。何当坐清颍,间洗世中缘。

  • 《和钱德循古意二首之二》

    维汉南有箕,垂象列三辰。长司簸扬职,糠秕居前尘。

  • 《春咏》

    风恼花枝不耐频,等闲飞落易愁人。殷勤最是章台柳,一树千条管带春。

  • 《依韵和乌程子著作四首其二霅上二首》

    靓妆艳服游川上,箫鼓声中俗自欢。寄语春风休用恶,恐教潭水起波澜。

  • 《穿珠节》

    往日房陵怜逐客,物情不觉在天涯。十年来作六州长,四海共知双鬓华。封内半为故敌践,路傍时问野人家。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轻风旆脚斜。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