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留古迹,不见隐公游。
白日悲风起,清河逆水流。
潜鱼投别浦,狡兔据荒丘。
应笑臧僖伯,何如谏得休。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观鱼台》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观赏鱼台为题材,通过描绘高台上的古迹和描述一系列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隐公的缅怀之情以及对时局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高台上留存了古代隐公的足迹,却无法看到他亲自游览的身影。白天时,依然悲伤的风吹起,清澈的河水逆流而上。潜在水中的鱼儿游向别处的港湾,狡猾的兔子占据了荒凉的丘陵。你应该嘲笑臧僖伯,他与隐公相比,何曾有过有效的忠言劝谏。
诗意和赏析:
《观鱼台》通过对景物描写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事易逝的感慨。高台上留存的古迹象征着历史的延续,而隐公的缺席则显示了时间的无情。诗中的白日悲风起,清河逆水流,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来反映时代的动荡和颠倒,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政治风云的不稳定。
潜鱼投别浦、狡兔据荒丘的描写,通过对动物行为的隐喻,暗示了人们面对变局时的应对方式。潜鱼投别浦表达了谋求新机遇和改变环境的意愿,而狡兔据荒丘则暗示了逃避和占据有利地势的策略。这种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不同人物的应对态度和行为方式。
诗的最后两句“应笑臧僖伯,何如谏得休”,呼应了前文对隐公的提及。臧僖伯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贵族,他与隐公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事政治的忧虑和对当时政治家的不满。通过这两句话,作者呼吁当权者应当虚心接纳忠言,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观鱼台》以古迹和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政治现实的批判。这首诗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也传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忠言的呼唤。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那知山水乐,岂在
情闲共悦良朋好,溽暑消来过雨时,萍水远流青点小,柳堤横螟翠丝垂。轻烟晚透疏林迥,嫩卉芳迎皎月迟。清思廊然欣赏地,瞰观遥阁静联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张僊挟弹知何往,清啸穿林但可闻。拾得铁丸无处用,为君打散四山云。
君家有西园,望我南山巅。觞咏继曲水,花石希平泉。长沟流砌下,远岫列楹前。春风一披拂,百卉为渠妍。迨兹夏日永,杖履宜盘旋。梅黄已过雨,清润霁景鲜。主人虽好事,欲往无由缘。似闻三径深,日夜长苔钱。行当载酒过,高情与君宣。飞鸿渺天末,浴鹭来平川。良辰恐易失,勿待
三年不归寝,至性切於亲。不信沙陀种,还生如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