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眺晚霁,百里见苍山。
鸟带浮云去,人从暮霭还。
村童过雨集,野老到秋闲。
倚杖逍遥者,听蝉竹径间。
潘纬(生卒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前后在世。湘南(今湖南衡阳、衡山等地)人。咸通年间(860~874)进士。善诗,尚苦吟,造语新奇,风格近似贾岛,曾构思十年,成《古镜诗》,中有“篆经千古涩,影泻一堂寒”之句,为世传诵。其名篇《中秋月》、《琴》录入《全唐诗》,余多散失。
《官庄晚霁》是唐代潘纬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官庄晚霁
平原眺晚霁,
百里见苍山。
鸟带浮云去,
人从暮霭还。
村童过雨集,
野老到秋闲。
倚杖逍遥者,
听蝉竹径间。
译文:
站在平原上远眺晚霞,
百里间可以看到苍山。
鸟儿随着飘移的云彩飞去,
人们从夕阳下的霭气中归来。
村里的孩童聚集在雨后,
乡野的老人闲散在秋天。
倚着拐杖的自在之人,
倾听蝉声在竹径间回荡。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霁之后的官庄景色。诗人站在平原上远眺,眼前的苍山在百里之外清晰可见。诗中提到鸟儿随着飘移的云彩飞过,人们则从夕阳下的霭气中返回。村里的孩童在雨后聚集,乡村的老人闲散度过秋天。最后,诗人描述了一个倚着拐杖自在闲适的人,在竹径间聆听蝉鸣。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官庄晚霁时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苍山的遥远景色,以及鸟儿、人们的行动,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村童过雨集,野老到秋闲,表达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和宁逸。最后一句描述了一个悠闲自得的人,在竹径间静静聆听蝉鸣,展现了一种追求自然和心灵宁静的境界。
赏析:
《官庄晚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唐代田园诗的特色。诗中的景物描写清晰而具体,给人以真实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行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乡村景象和村民的生活,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和人文的和谐融合。最后一句倚杖逍遥者,听蝉竹径间,给人以放松、宁静的心境,引导读者反思生活中的繁杂与追求内心的平静。
这首诗词以其恢宏的自然景色和平和宁静的人文生活,展示了唐代田园诗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平静宁逸生活的向往,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关系。整首诗词以其简洁、清新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和人文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楼严既下集,宾天复上征。八子似荀氏,中当有慈明。
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狉狉鹿豕篱畔,忙忙燕雀檐牙。
銮殿秋深,玉堂宵永,千门人静。问天上、西风几度,金盘光满,露浓银井。碧云下双鸾影。迤_笙歌近笑语,群仙隐隐。更前问讯。堕在红尘今省。 渐曙色、晓风清迥。更积霭沈阴、都卷尽。向窗前、引镜看来,尚喜精神炯炯。便折简、浮丘共酌,奈天也、未教酩酊。来岁却笑群仙,月
此身初不敢图安,老去偏忧行路难。欲调舟车难用法,偕行仆从只宜宽。已持食节多虞病,嫌重装囊少虑寒。且替疲兵弃守宅,诗成莫惜寄来看。
瓦烟疏冷古行宫,寂寞朱门反锁空。残粉水银流砌下,堕环秋月落泥中。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天子时清不巡幸,只应鸾凤集梧桐。
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