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
四山唯有石,一寺更无尘。
融结疑天意,经劳忆古人。
但知安乐处,何必是金身。
《龟峰精舍》是宋代李覯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间的精舍,以及诗人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龟峰精舍》中文译文:
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
四山唯有石,一寺更无尘。
融结疑天意,经劳忆古人。
但知安乐处,何必是金身。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李覯游历二十里离开县城,路途平坦,春天的景色宜人。在四周的山峰中,只有一座精舍矗立,它没有尘埃的污染。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和思考修行,思索着天意的融合与人类的劳动,回忆起古代修行者的经历。他认为真正的安乐之处并非必然与金身相联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野幽静的景象,通过描写精舍的清净和周围环境的宜人,营造出一种恬静宁和的氛围。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了他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融结疑天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融合感到疑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秩序的敬畏和探索。"经劳忆古人"这句表明了诗人通过劳动和历史回忆,思考着古代修行者的经历和智慧。
最后两句"但知安乐处,何必是金身"则是诗人对修行的一种思考。他认为真正的安乐之处并非必然与金身(佛陀)相联系,而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修行与人生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宁静和内心安乐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修身养性的心境和情感追求。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身非肉团,心如墙壁。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默默守柴荆,人间事颇更。病方知养性,贫始欲谋生。尚有狂奴态,元无老婢声。迩来尘虑尽,勿怪小诗清。
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
早日羁游所,春风送客归。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歌舞知谁在,宾僚逐使非。宋亭池水绿,莫忘蹋芳菲。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