溅浪翻波湿不晴,滩头龟石几千春。
浮屠漫演无生法,谁是庵中不死人。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龟石》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龟石》中文译文:
溅浪翻波湿不晴,
滩头龟石几千春。
浮屠漫演无生法,
谁是庵中不死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海浪拍打着滩头的龟石,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界的永恒。诗人将龟石与千年的春天相联系,强调了它们的历史悠久和坚固不变。龟石作为一种象征,承载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时光的流逝。
接下来,诗人以佛教的浮屠为意象,探讨生命和存在的问题。浮屠演绎着无生法,意味着超越生死的境界。诗中提问“谁是庵中不死人”,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永恒的思考。这种思考在佛教中是常见的,通过超越世俗的存在,追求灵魂的永恒。
整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观和哲学思考的结合。通过对龟石和浮屠的描绘,诗人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流逝以及超越世俗的存在。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融入了深刻的哲思,使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钱时的《龟石》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通过对龟石和浮屠的意象的运用,诗人引发了对时间、生命和永恒的思考,使读者在赏析中得到深刻的启发。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身非肉团,心如墙壁。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默默守柴荆,人间事颇更。病方知养性,贫始欲谋生。尚有狂奴态,元无老婢声。迩来尘虑尽,勿怪小诗清。
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
早日羁游所,春风送客归。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歌舞知谁在,宾僚逐使非。宋亭池水绿,莫忘蹋芳菲。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