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夏何知暑令行,轻风拂拂水泠泠。
只凭藜杖穿幽径,还喜蒲团憩小亭。
散诞竹边梳白发,徘徊江上诵黄庭。
人间无此清凉处,亦许儿童共乞灵。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归云溪》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夏日景物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在清凉之地的闲适与快乐心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归云溪
九夏何知暑令行,
轻风拂拂水泠泠。
只凭藜杖穿幽径,
还喜蒲团憩小亭。
散诞竹边梳白发,
徘徊江上诵黄庭。
人间无此清凉处,
亦许儿童共乞灵。
译文:
回归云溪
这九个夏天怎会知道酷暑的规矩,
微风轻拂着水面,波光闪烁。
只凭着一根藜杖穿越幽径,
我喜欢在小亭子里憩息。
放任白发在竹边飘逸,
在江边徘徊吟诵黄庭经典。
人间未必有这样清凉的地方,
也许只有儿童们共同领悟这份灵动之意。
诗意和赏析:
《归云溪》通过描绘夏日的景物和作者的心境,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闲适与宁静。诗中的云溪是一个清凉宜人的地方,给人一种避暑消夏的感觉。作者以藜杖为依托,穿越幽深的小径,感受微风拂面,水波荡漾,展现了一种自由自在的心态。藜杖、小亭、竹边等元素都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印象。在这里,作者可以散发白发,徘徊在江边,诵读经典,感受黄庭的哲理。这里是一个远离尘嚣、净化心灵的所在,让人感受到人间少有的清凉和宁静。
整首诗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希望人间也能有这样的清凉之处,让儿童们一同领悟其中的灵动之意。通过描写清凉的山溪和舒适的小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心灵的向往,也抒发了对尘世喧嚣的厌倦。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夏日清凉的景象,传达了对宁静与自由的追求,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瑶池罢游宴,良乐委尘沙。遭遇不遭遇,盐车与鼓车。
酲病初非病,寻真却损真。孤愁如送别,清渴欲生尘。嗅菊时思杜,薰香未惬荀。蔗浆知可析,莫致一瓯新。
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大化元无揀择,墨光随手高低。但得岁寒风度,自然处处皆宜。
岁月推来逢子午,坎离交处互乾坤。休将世法论修短,超出阴阳道独尊。
论事从违数,题诗窜定频。客君徒得重,爱我不言贫。薄俗无兄弟,我曹相主宾。别觞终作恶,别语要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