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秋落山谷,霜红换尽烟边绿。
垂云门冷一事无,只有庭松与篱菊。
白日兰堂一局棋,百年闲事无游丝。
山僧更劝黄粱饭,真似邯郸枕上时。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过垂云亭》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风吹秋落山谷,
秋风吹动着山谷中飘落的秋叶,
霜红换尽烟边绿。
霜染红叶已经逐渐转为烟雾般的青绿。
垂云门冷一事无,
垂云门寂静冷落,没有任何事物存在,
只有庭松与篱菊。
只有庭院中的松树和篱笆旁的菊花。
白日兰堂一局棋,
白天里,在兰堂之间下一盘棋,
百年闲事无游丝。
百年来,闲事纷扰已无法打扰。
山僧更劝黄粱饭,
山僧更加劝说享受黄粱美食,
真似邯郸枕上时。
真似当年在邯郸城的枕头之上。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庭院、棋局、食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秋风吹散了红叶,山谷变得静谧而冷落,寥寥几样景物成为孤独的见证。百年过去,繁琐的事务已不再纠缠,诗人享受着宁静和闲适的生活。最后,诗人引用邯郸枕上时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年少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及对细微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人以景物为媒介,将个人情感与环境融为一体,使读者在细致入微的描绘中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整首诗意境深远,寄托了对平淡生活的追求和对岁月流逝的思考,引发读者共鸣,唤起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思考。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