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洗清秋,行行早放舟。
团团正林杪,隐隐半岩幽。
永谢妖蟆食,宁须玉斧修。
少微并婺女,何事独名州。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过贵溪数里望月岩作》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宿雨过后的秋天景色,以及诗人乘舟经过贵溪数里望见的月亮岩。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宿雨洗清秋,行行早放舟。
团团正林杪,隐隐半岩幽。
永谢妖蟆食,宁须玉斧修。
少微并婺女,何事独名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宁静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宿雨过后的清新秋日。诗人一早出发,乘舟经过贵溪,眺望远处的月亮岩。
诗中的“团团正林杪”形容了远处的山林,似乎隐隐约约地显现出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隐隐半岩幽”则描绘了遥远的岩石在朦胧的光影中半隐半现的景象,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永谢妖蟆食,宁须玉斧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妖蟆是传说中的神兽,诗人以此象征着自然界的神奇与瑰丽。他表示要永远感谢妖蟆的供养,而不需要用玉斧去修剪它,表明自然界的美丽应该保持原始的状态。
最后两句“少微并婺女,何事独名州”涉及到地理和人文的因素。少微和婺女是两个地名,而“名州”则指的是一个有名的州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自己所在的地方不被人所知的疑惑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对于平凡事物和普通人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秋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和地方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抒发情感,诗人唤起读者对于大自然和人生的共鸣,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审美意境和哲理思考。
平林历历晓云迷,津堠将迎客棹西。千古兴亡泰伯国,一川经纬锹公堤。雨添柳色成蛾绿,春剩花香散麝脐。去去苕城知不远,摩挲老眼看山溪。
洛人好种花,唯我好种竹。所好虽不同,其心亦自足。花止十日红,竹能经岁绿。俱沾雨露恩,独无霜雪辱。
喜冰澌初泮,微和渐入、东郊时节。春消息,夜来顿觉,红梅数枝争发。玉溪仙馆,不是个、寻常标格。化工别与、一种风情,似匀点胭脂,染成香雪。重吟细阅。比繁杏夭桃,品格真别。只愁共、彩云易散,冷落谢池风月。凭谁向说。三弄处、龙吟休咽。大家留取,时倚阑干,闻有花堪折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冤骨销寒渚,忠魂换旧乡。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盘磴回廊古塔深,紫芝红药入云寻。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獮猴出象林。
碧烟红雾漾人衣,宿雾苍苔石径危。风巧解吹松上曲,蝶娇频采脸边脂。同寻僻境思携手,暗指遥山学画眉。好把身心清净处,角冠霞帔事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