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岩俨若虎头苍,云腻岩前草木光。
竹吐锦萌春雨饱,松含黄粉野吹香。
石床蟠足散征倦,道境洗心聊坐忘。
投饭上方兰若去,未能痴学顾长康。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过虎头岩》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空岩俨若虎头苍,
云腻岩前草木光。
竹吐锦萌春雨饱,
松含黄粉野吹香。
石床蟠足散征倦,
道境洗心聊坐忘。
投饭上方兰若去,
未能痴学顾长康。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虎头岩的景象和感受。诗中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在山间的宁静与心境的舒展。通过描绘虎头岩的形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道境的追求。
赏析:
诗的开头“空岩俨若虎头苍”,以形容词“苍”描绘了虎头岩的威严和庄严,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接着,描绘了云雾缭绕、绿草如茵的景象,表现出山间的宁静和生机盎然的氛围。其中,“竹吐锦萌春雨饱”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滋润下的竹林,给人一种清新、蓬勃的感觉;“松含黄粉野吹香”则展现了松树的香气被风吹散的情景,给人一种清香扑鼻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石床蟠足散征倦,道境洗心聊坐忘”表达了作者在虎头岩中找到了宁静和安放心灵的感觉。石床上蟠卧的足迹,象征着旅途的劳累,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得以放松身心,洗涤尘世的烦扰,坐忘纷杂的思绪。
最后两句“投饭上方兰若去,未能痴学顾长康”表达了作者离开虎头岩的遗憾之情。作者将虎头岩比作兰若,表示自己离开这个美好的境地,未能像顾长康那样全心投入痴迷的学问之中。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境地的向往。诗中融入了禅宗的思想,通过山水之境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超脱,突出了作者对心境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莫笑一瓢门户隘。任意游行,出入俱无碍。玉殿珠宫都不爱。别藏大地非尘界。东海扬尘瓢不坏。寒暑□移,瑞日何曾改。一住如今知几载。主人不老长春在。
潭边沙水不成泥,潭上孤禽挂险啼。缭绕飞桥能试客,蒙茸翠蔓巧藏溪。云为绛帐马融室,石作屏风玉女闺。仙果知君今未足,临潭脚战怕长梯。
众木晓森森,孤松自百寻。绝知根气大,能受雪霜深。草草供时役,悠悠匪力任。春风遍红紫,啼鴂便惊心。
风常欢喜月常愁,愁有盈亏喜自由。客到扬州已迷路,不须特地上迷楼。
登临萧寺几回头,石怪林深山自秋。地布黄金长照日,泉溜碧玉暗通沟。浚穿地脉疑无底,静啮崖根更不流。多谢老僧勤供佛,井华晓汲注瓷瓯。
去年有酒苦无月,今年有月却无酒。睦斋杭邸两中秋,依□怀人夜搔首。有酒无月犹自可,有月无酒愁杀我。余生归老紫阳山,无酒无月俱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