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发源自天目,一豀东之漾寒渌。
岸山续续相照映,原田每每资渗漉。
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来往舟航谩如识,到头若个曾知津。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过苕溪》是宋代释文珦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苕溪的景色和思考人生的哲理。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过苕溪
苕溪发源自天目,一豀东之漾寒渌。
岸山续续相照映,原田每每资渗漉。
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来往舟航谩如识,到头若个曾知津。
中文译文:
经过苕溪
苕溪发源自天目,一股波澜朝东流淌。
岸山接连相互照映,原野常常沁透润。
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取代旧人。
往来舟航徒然如识,到头又何曾知津。
诗意和赏析:
《过苕溪》以苕溪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深邃的人生哲理。苕溪是苕溪山脉的一条河流,源头在天目山,向东流淌。诗中以苕溪的流动来象征人生的不断前行和变迁。
第一句诗以苕溪的发源地描绘了波澜起伏的景象,将苕溪的水流与自然界的力量相结合,形容苕溪的水势汹涌。这里的"豀"表示汹涌的水流,"漾寒渌"则形容水面波纹的寒冷。
第二句诗描绘了岸山的景色与水面的反射,形成一幅幅连续变化的画面。"岸山续续相照映"表达了景色的交相辉映,美丽而壮观。而"原田每每资渗漉"则形容水渗透至原野,使大地得以滋润。
第三句诗用"后浪催前浪"表达了新一代不断推动着前一代的进步。这句诗意味深长,既可以解读为新人的冲劲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可以理解为时光的流转,新的人取代了旧的人。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迷茫。"来往舟航谩如识,到头若个曾知津"意味着人们在人生旅途中往来奔波,却很少真正懂得生命的真谛。"舟航"象征人们的行动和选择,"津"表示人生的彼岸或目的地。诗人在这里提醒我们,虽然我们在人生中努力奔跑,但到最后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却是一个未知之数。
《过苕溪》通过对苕溪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的探寻。诗中运用自然景物与人生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对水流、山岭和田野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迷茫的思考,提醒人们在奔波的过程中要懂得人生的真谛。整首诗意味深远,给人以启迪,引发抒情思考。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表达,使读者深思人生的变迁和无常,以及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意义。
这首诗词以其精妙的表达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思索。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认识到新一代的崛起和变迁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是否真正理解了生命的真谛。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的探索,使《过苕溪》成为一首引人深思的诗词作品。
名压年芳,倚竹根新影,独照清漪。千年禹梁藓碧,重发南枝。冰凝素质,遣凡桃、羞濯尘姿。寒正峭,东风似海,香浮夜雪春霏。练鹊锦袍仙使,有青娥传梦,月转参移。逋山傍莺系马,玉翦新辞。宫妆镜里,笑人间、花信都迟。春未了,红盐荐鼎,江南烟雨黄时。
临歧约共屠苏酒,及饮屠苏汝未归。纵使举头瞻日近,可堪返顾见云飞。索长安米难淹久,回剡溪船果是非。别后安书如束笋,眼穿新岁雁来稀。
野店溪桥供晚饷,吟边醉里弄春风。马行缺月黄昏後,钟下乱山空翠中。名宦不辞成寂寂,岁时惟恨去匆匆。颇闻禹穴遗书在,安得高人与细穷?
天寒湘水秋,雨暗苍梧暮。
凤凰池上亦何荣,道义曾知有利名。达则春风天下共,穷时晓雨陇头耕。
拟拨残书出郭行,浮云忽已败春晴。穷阎今雨无车马,卧听深泥溅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