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挽辞五首》

台阁三朝旧,丝纶载世承。
早年钦妙誉,末路愧同升。
论议无吾间,文章岂众能。
二经垂绝笔,天丧沈吴兴。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挽辞五首》是苏颂所作的五首诗,诗意深沉,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的忠诚和无悔的态度,以及对时代和命运的深思。

诗词中文译文如下:
台阁三朝旧,丝纶载世承。
早年钦妙誉,末路愧同升。
论议无吾间,文章岂众能。
二经垂绝笔,天丧沈吴兴。

诗中以“台阁三朝旧,丝纶载世承。”开篇,描述了自己曾在朝廷任职的经历和身份的重要性。苏颂曾经担任龙图侍郎,负责编纂国史,他以自己的丝纶承载世间的重要纪录和责任感,向读者呈现自己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接着诗词进入了一个反思和忏悔的阶段。苏颂自认为在年轻时受到许多赞誉和推崇,“早年钦妙誉”,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了人生的末路,他感到愧疚,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同样高升的境地,“末路愧同升”。他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产生了质疑,也提醒了读者,论辩和文章的才华并非人人能够拥有和理解的。

最后两句“二经垂绝笔,天丧沈吴兴。”则表达了对于时代和命运的感慨。这里的“二经”指的是《本草纲目》和《浮力舟》两部重要著作,苏颂对自己这两部巨著不再有创作的能力感到遗憾和无奈,同时也暗示着自己的生命日渐衰老。“天丧沈吴兴”描述了整个时代的沉沦和衰败,这也是苏颂对自己以及整个时代的无奈之情。

整首诗以自省和反思为主题,通过描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对自身成就和能力的反思,以及对时代和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内心和对历史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短小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对时间、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探讨,展示了作者的睿智和忧虑之情,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深思。

  • 《次韵杨信仲见贻郊居二首》

    平生不喜入州闾,林下江边谩卜居。解榻延宾同笑语,杜门教子读诗书。最怜舍后蔬盈圃,只欠庭前水绕除。官路崄巇端可畏,茅茨固就早悬车。

  • 《咏史诗·长安》

    关东新破项王归,赤帜悠扬日月旗。从此汉家无敌国,争教彭越受诛夷。

  • 《念奴娇》

    D046冰铸雪,赋神情天壤,无伦香泽。月女霜娥,直是有如许,清明姿色。细玉钗梁,温琼环佩,语好新音发。相逢一笑,桂宫连夜寒彻。应是第一瑶台,水晶宫殿里,飞升仙列。小谪尘寰缘契合,同饮银浆凝结。醉里归来,魂清骨醒,乍向层城别。晓风吹袂,冷香犹带残月。

  • 《和司门殷员外早秋省中书直夜,寄荆南卫象端公》

    共嗟王粲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凉夜偏宜粉署直,清言远待玉人酬。风生北渚烟波阔,露下南宫星汉秋。早晚得为同舍侣,知君两地结离忧。

  • 《花源逢顾何二使君作》

    仙源深几曲,夹岸桃花开。忽漫逢刘阮,殷勤劝酒杯。

  • 《自省》

    理容本求妍,造次遽成丑。兢兢早夜思,犹或失于偶。放而不知察,美种杂稂莠。吾居日三省,参也吾所友。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