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野方赤地,河堧但黄尘。
秋霖暗豆漆,夏旱臞麦人。
逆旅唱晨粥,行疱得时珍。
青班照匕箸,脆响鸣牙龈。
玉食谢故吏,风餐便逐臣。
漂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
争劝加餐食,实无负吏民。
何当万里客,归及三年新。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朔野方赤地,
河堧但黄尘。
秋霖暗豆漆,
夏旱臞麦人。
逆旅唱晨粥,
行疱得时珍。
青班照匕箸,
脆响鸣牙龈。
玉食谢故吏,
风餐便逐臣。
漂零竟何适,
浩荡寄此身。
争劝加餐食,
实无负吏民。
何当万里客,
归及三年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汤阴市过程中获得豌豆大麦粥的情景,并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写朔野的贫瘠和河堧的黄土,表现了自然环境的荒凉和艰苦。秋天的雨水无法滋润豆田,夏天的旱灾使麦田凋零,农民们生活困苦。然而,即使在逆境中,作者也能够品尝到稀有的豌豆大麦粥,这使他感到无比珍贵和感激。作者用青瓷碗和筷子来吃粥,发出脆响的声音,凸显了饥饿和渴望的强烈感受。他通过食物的简单享受表达了对过去官员身份的告别,愿意与民同食。最后,他表达了对自己漂泊流离的生活状态的思考,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无负担的旅行者,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作者在其中的体验。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田的描绘,诗中传达了对严峻现实的感知和对逆境中的希望。作者通过豌豆大麦粥这一看似平凡的食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简单幸福的珍视。诗中的青瓷碗和筷子以及脆响的声音给人以生动的感官体验,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归隐和重新开始的向往,希望能够摆脱现有的束缚,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和深远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渐东风暖,陇梅残,霁云碧。嫩草柔条,又回江城春色。乍促银签,便篆香纹蜡有余迹。愁梦相兼,尽日高无力。这些离恨,依然是、酒醒又如织。料伊怀情,也应向人端的。何故近日,全然无消息。问伊看,伊教人到此,如何休得。
右渔村夕照。孤塔望中青,钟声隔洞庭。苍山不可及,烟阔浪冥冥。忆似寒山寺,枫桥半夜听。
骄阳重郁结,凉飙惊豁开。排户始奔突,转隙少徘徊。仄闻风伯言,敬为邦君来。邦君著之诗,快心吾已灰。独念暑耘人,斯时若为怀。所愿均此施,醒然与之偕。有冰何心浆,有翁何心醅。莫吹天上云,要洗田中埃。高枕谢北窗,披襟笑登台。伏读旨意大,倍使吾容斋。
不驰骏马驾青牛,西度函关紫气浮。文字五千传道德,仅同释教让儒流。
儒冠误我欲投簪,抱膝聊为陇上吟。故里未归先入梦,新交虽好少知心。清光湛湛溪中月,遗迹沉沉濑底金。闻道雪晴丰荠麦,行看放犊满桃林。
洞庭五月水生寒,卢橘杨梅已满盘。泰伯庙前看走马,阖闾城下见骖鸾。吴娃结束迎新守,府吏趋锵拜上官。曾过杨州能惯否,刘郎盏底劝须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