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余干县,长怀谪仙人。
犹如见颜色,不复听纷纶。
栗里柳未倒,桐乡祠尚新。
遗文李汉在,属付斯无泯。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过余干怀介庵呈其婿方景严》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重过余干县,
回忆谪仙人。
就像看到了色彩,
却不再听闹市喧嚣。
栗树下的柳树依然挺立,
桐乡的祠堂依然崭新。
李白的文学遗作仍在,
属于斯人的才华永不消逝。
这首诗以游历余干县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仙境般生活的怀念之情。诗中的“谪仙人”指的是诗人自己,暗示他曾经过上一段与尘世不同的神仙般的生活。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自己虽然回到了俗世,却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然。他用“看到了色彩”来形容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冷漠,意味着他已超越了尘世的喧嚣,不再为琐事所困扰。在他眼中,栗树下的柳树依然挺立,桐乡的祠堂依然崭新,这些景象成为了他对过去仙境生活的回忆,也象征着他对于纯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诗人提到了李白的文学遗作,暗示自己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下去,代代相传。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纯粹事物的追求。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过去仙境生活的怀念,诗人表达了对于尘世喧嚣的超然态度和对于纯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行人听水别,隔陇长东西。
车马东城咱,芬芳数里尘。风光不相待,愁杀未游人。
星江彼此系行舟,我向南州君北州。彭泽初归元亮醉,沙场远使子卿愁。人生离合花间蝶,世事浮沉柳外鸥。明日沾襟各分手,相思何处倚高楼。
我寻陶隐居,山中多古迹。青障抚清泉,白云抱苍壁。入经碎玉桥,便是幽人宅。仙人昔炼丹,嶙嶒一卷石。俯视直千寻,凌空高百尺。两水落沧洲,滔滔渺无极。拂石坐片时,万籁俱寥寂。但听松风声,耳边生淅淅。长啸白云飞,山雨催诗亟。诗成寄阿谁,赏识惟贞白。
一從得玉旨,勒马幽燕起。河北与河南,一万五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