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无斥堠惟看日,岭近云霄可摘星。
握节偶来观国俗,汉家恩厚一方宁。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过摘星岭》是宋代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路上没有斥堠,只能看到太阳的出没,
山岭靠近云霄,可以摘取星辰。
我偶然来到这里,观察国家的风俗习惯,
汉家的恩德深厚,这片土地平静安宁。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作者路过摘星岭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国家风俗的观察和感慨。诗中展现了大自然壮丽景色和人文之美的对比,以及作者对汉家恩德和社会和谐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过摘星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路过摘星岭的情景。第一句"路上没有斥堠,只能看到太阳的出没",描述了路途中没有高墙挡住视线,只能看到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这里以自然景观来暗示人们对自由与开放的向往。
接下来的"山岭靠近云霄,可以摘取星辰",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山岭高耸入云,给人以摘取星辰的幻想。这表达了作者对山岭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追逐梦想的向往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写到自己偶然来到这里,观察国家的风俗习惯。"握节偶来观国俗,汉家恩厚一方宁",表达了作者对汉家恩德和社会稳定的赞美。这里的"握节"指的是握住拐杖,象征着作者的行走和观察。"汉家恩厚一方宁"表明了汉朝政府的慷慨和对人民的恩德,使得这个地方安宁和谐。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社会风俗的独特感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对自由、梦想和社会安宁的向往与赞美。
圣学家傅自有师,更罗英俊侍经帷。治功尚论唐虞际,政体宁甘汉晋卑。猥向梁园陪末坐,敢凭尧历记佳期。羞囊已辨诗千首,准拟年年荐寿卮。
丈人居水南,未省价高索。平生丘壑事,长啸天宇窄。舍榜五株柳,宛是陶家宅。舍南数亩园,似与人境隔。方须漉酒巾,渐喜扶老策。以兹不愿仕,偶然似彭泽。青松手所种,抚之无愧色。都忘岁月徂,不受霜霰迫。是身等浮云,术也可不择。持此百年间,常恐中道画。旷哉遗世情,遇我
别访难遽了,不知寒夜长。回灯撤杯案,抱被宿船仓。载听远鸡唱,稍分征雁行。临风满掬泪,吹落一襟霜。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归。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还将合浦叶,俱向洛城飞。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旋插杉枝蔽晓曦,缓摇轻箑自融怡。调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须凑作诗。无复趋炎同褦襶,但能寻睡学希夷。太仓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