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渡桥边十里堤,寒蝉落尽柳条衰。
年年塞下春风晚,谁见轻黄弄色时。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过中渡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中渡桥边的景色,表达了岁月更迭中的凄凉和时光流转的无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过中渡二首
中渡桥边十里堤,
寒蝉落尽柳条衰。
年年塞下春风晚,
谁见轻黄弄色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中渡桥为背景,描绘了桥边十里堤的景色。诗人以寒蝉落尽、柳条凋零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无情。每年春风晚来,黄昏时分,塞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但谁能见证那轻柔的黄昏时光呢?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寒蝉落尽和柳条凋零是秋天的象征,暗示着岁月的凋零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塞下春风晚的描写,将时光的流转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对光阴逝去的感叹。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它展示了欧阳修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远游游则远,安心心已安。茅茨更何事,一坐五年宽。客来问法要,示以无所还。勿云空生默,听者不胜言。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江云倏忽暝还收,五月犹寒著弊裘。芳草斜阳看易晚,绿荷疏雨听如秋。池塘空阔蜻蜓喜,帘幕萧条燕子愁。不是无言成独坐,暂将心事静中求。
两角勍触蛮,八荒等兄弟。人生天地间,贵在情义耳。嘉禾二三友,一见倾底裹。春风散天和。非彼亦非此。清淑温以直,常甫正而美。东涉金沙雪,西挹钱塘水。舟泛月双湖,辔联松九里。冬春朔四换,追随实终始。宣桥岁云暮,乃复得伯起。颀然出玉山,臭味林吴似。修门亦旬月,朝夕
朅来此事尽废,少日论功未深。欲觅仙人一指,要看月肋天心。
娟娟月入眉,整整云归鬓。镜里弄妆迟,帘外花移影。斜窥秋水长,软语春莺近。无计奈情何,只有相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