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一经,不肯受持。
却从他觅,可煞愚痴。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寒山持经拾得手接》是宋代释师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寒山,持着经书,捡起一只断手,
将经书接在断手上。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寒山持经拾得一只断手的情景,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佛教哲理。经书代表着智慧和教诲,而断手则象征着人们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寒山持经并将经书接在断手上,体现了他对佛法的真正理解和接纳,他不仅勇敢地面对困难,还通过接纳困难来增添智慧。这首诗词寓意深远,表达了对修行者坚持学习和修行的鼓励。
赏析:
《寒山持经拾得手接》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佛法的领悟和修行态度。诗中的寒山持经是一个具有智慧和勇气的人物形象,他不畏困难,坚持持经,即使在面对断手这样的残缺,也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经书接在手上。这种形象给人以启示,教导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需要具备坚韧的毅力和勇于面对困境的勇气。
诗词中的断手象征着人们在修行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阻碍,它是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和痛苦。而寒山持经则象征着具备智慧和顽强意志的修行者,他能够从困境中获得启示,将困难转化为修行的机会。这种态度告诉我们,修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我们面对和接纳内外在的种种挑战,不畏困难,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场景,通过对持经和断手这两个象征性的元素的对比,展现出修行者应具备的品质和态度。它对于人们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鼓励,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君理朝宗楫,吾乘上峡船。此杯同此地,明月又明年。怕作凌晨别,贪看彻晓圆。眉间有黄气,知近冕旒边。
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溪水连天秋雁飞。藕花风细鲤鱼肥。阿婆一笑知何事,怀橘郎君衣锦归。天上月,几秋期。娟娟凉影画堂西。堂前拜月人长健,两鬓青如年少时。
塞北为君戍,江南是妾家。遥知关外雪,正似岭头花。
道人活计不相侵。各自衣餐各自寻。莫为闲言闲斗气,休争俗事俗萦心。搜玄绝虑龙随虎,索隐记机水养金。清净色身全法体,一炉丹熟步瑶
春事为谁来,枝上半留残雪。恰近小园香径,对霜林寒月。危兰凄断笛声长,吹到偏呜咽。最好短亭归路,有行人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