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忘富贵,久客幸平安。
发已千茎白,心犹一寸丹。
衣冠前进士,家世旧郎官。
醉入乌程里,吟登李杜坛。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是宋代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的境遇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富贵的淡漠和对平安的珍惜之情,展现了他内心深处那份纯粹而宝贵的情感。
这首诗的诗意主要分为两个层面。首先,诗人表达了自己忘却富贵的态度。他将自己的境遇与富贵相对立,表示自己已经忘记了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的欲望,而珍惜起平安来。其次,诗人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他说自己的头发已经发白,但内心的热情和激情依然如火红一般。这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使得诗中的纯粹和真挚更加突出。
这首诗的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物质财富和地位的淡漠态度,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珍视和追求。通过表达自己内在情感的火热和纯粹,作者在一片浮躁的社会中展示了对真实价值的追求。诗中的杭州、乌程、李杜坛等地名,给予了诗词一种地域特色,增添了诗意的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杭州杂诗和林石田》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富贵的淡漠态度和对内心情感的珍视,展示了一种追求真实价值和内在纯粹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显得尤为宝贵和可贵。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缘叶阳先唱,次发红花阴后随。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强嗤。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桂山吾友子,壮岁即相亲。跌宕去鞿絷,出语必惊人。倏尔罹世难。东西各全身。十年不相逢,有若参与辰。偶乘霅舟来,见翁西涧滨。相对恍如梦,彼此白发新。抵掌话畴昔,故情一何真。遣我白雪章,字字无埃尘。长歌山水中,铿鈜惊鬼神。胡为又当别,缱绻难具陈。风前一回首,寒波
饭余行挟册,醉后卧看山。举世皆忙者,无人伴我閒。
摩挲饱腹看飞鸿,脱屐海门篷底风。君方著足登饭颗,嗟吾老矣无由同。
地脊亚为崖,耸出冥冥中。楼根插迥云,殿翼翔危空。前山胎元气,灵异生不穷。势吞万象高,秀夺五岳雄。一望俗虑醒,再登仙愿崇。青莲三居士,昼景真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