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愁与喜欢,相去一毫间。
治乱不同体,山川无两般。
笛声方远听,草色正遥看。
何处危楼上,斜阳入凭栏。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浩歌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浩歌吟
忧愁与喜欢,相去一毫间。
治乱不同体,山川无两般。
笛声方远听,草色正遥看。
何处危楼上,斜阳入凭栏。
译文:
广阔的歌声唱和,
忧愁和喜悦只相差一线。
治理和混乱有着不同的本质,
山川的景色没有完全相同的。
笛声从远处传来,让人远远倾听,
草色正好遥远可见。
在哪个危楼之上,
斜阳投射在栏杆上。
诗意:
这首诗以广阔、豪迈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诗中表达了忧愁和喜悦只是一线之隔的情感差异,暗示着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往往只是一念之间的转变。
作者通过对治理和混乱、山川景色的对比,表达了宇宙间万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无论是治理还是混乱,山川的景色都不会完全相同,揭示了世界的多样和独特之处。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作者以斜阳入凭栏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危楼之上的景象。这里的危楼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境遇或者是人处境的不确定性。斜阳的投射给人一种寂寥和凄美的感觉,同时也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赏析:
《浩歌吟》以简练的语言和雄浑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对忧愁与喜悦、治理与混乱、山川景色的对比,诗中展示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诗意深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诗中的笛声和草色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一种遥远而辽阔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一种超越现实的感受。而最后的危楼和斜阳则给人以深情的触动,让人思考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雄浑的语言,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五更展转待晨光,到晓瞢腾入睡乡。却是金门早朝客,千金不博枕中方。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念我昔此来,及今七寒暄。人事几更变,寒花故犹存。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永袖霖雨手,琴书贲丘园。当时经行地,尚想语笑温。爱此亭下水,固若玻璃盆。晴看浪花涌,静见潜鳞翻。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因之发深感,倚槛更忘言。
伏波七十老鍪弧,薏苡何曾适病躯。高卧输公无一事,评诗校画是功夫。
梦褥光宗,河东右族。向来到耳声华熟。游从两世记金兰,风流二阮居南北。今夕何辰,相亲灯烛。一廛我愿依韦曲。长君未可赋骊驹,山人莫为蒲轮促。
河冰一夜合,虏骑入灵州。岁岁征兵去,难防塞草秋。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