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乘缘利有生,闻风犹得耳根清。
去年俱是凝然体,存殁徒伤妄者情。
灵骨不随烟共尽,真心常与月孤明。
世人欲识泥洹路,问取师今第几程。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和安国天钵拈香》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杖策乘缘利有生,
闻风犹得耳根清。
去年俱是凝然体,
存殁徒伤妄者情。
灵骨不随烟共尽,
真心常与月孤明。
世人欲识泥洹路,
问取师今第几程。
诗意:
这首诗以安国天钵拈香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作者韩维的修行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真正修行者的崇敬和对世俗追求的淡薄,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和追寻内心真实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追求真实的思考。首两句"杖策乘缘利有生,闻风犹得耳根清"表达了修行者通过顺应因缘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即便是微风拂面,也能使耳根清明。接下来的两句"去年俱是凝然体,存殁徒伤妄者情"表达了对去年的无用功和对虚妄追求的遗憾和无奈。
下半部分的诗句"灵骨不随烟共尽,真心常与月孤明"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坚定和真诚不随岁月逝去,而与月亮一样常存明亮。最后两句"世人欲识泥洹路,问取师今第几程"表达了对世人对修行之路的追问,以及询问师父在修行上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精练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修行道路上的思考和对真实内心的追求。它强调了超越世俗的价值,并倡导修行者应当坚守内心真实,追求灵性的升华。这种对内心真实的追求和超脱尘世的态度,是宋代文人士人思想的一种典型体现。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接石为槽绕画檐,清风爽气坐来添。恰从天外为飞瀑,又向人间作水帘。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鹭鹚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生为名家女,死作
云长不绝旧君情,元直终随老母行。立效报公何感慨,指心辞主更分明。三方本以兵攻战,一士能为国重轻。多谢曹刘存大度,任教忠孝得成名。